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德]黑格尔《美学》等。
在欧洲,从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一般研究文学理论的著作都叫做诗学。“文学批评”这个名词出来很晚,它的范围较广,但诗学仍是一个主要部门。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刘彦和的《文心雕龙》条理虽缜密,所谈的不限于诗。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练亲切,是其所长;但是它的短处在零乱琐碎,不成系统,有时偏重主观,有时过信传统,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诗学在中国不甚发达的原因大概不外两种。一般诗人与读诗人常存一种偏见,以为,诗的精微奥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如经科学分析,则如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其次,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不喜分析,长于直觉而短于逻辑的思考。谨严的分析与逻辑的归纳恰是治诗学者所需要的方法。
诗学的忽略总是一种不幸。从史实看,艺术创造与理论常互为因果。例如亚理斯多德的《诗学》是归纳希腊文学作品所得的结论,后来许多诗人都受了它的影响,这影响固然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坏的。次说欣赏,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爱憎不应该是盲目的,只是觉得好或觉得不好还不够,必须进一步追究它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诗学的任务就在替关于诗的事实寻出理由。
再读第十三章,顺手摘几句朱先生的妙语: 1.诗是人格的焕发。 2.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 3.陶渊明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 4.一个人的性格成就,和他所常往来的朋友亲戚们很有关系。 5.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评分 评分朋友,你的诗和信都已拜读。你要我“改正”并且“批评”,使我很惭愧。在这二十年中我虽然差不多天天都在读诗,自己却始终没有提笔写一首诗,作诗的辛苦我只从旁人的作品中间接地知道,所以我没有多少资格说话。谈到“改正”,我根本不相信诗可以经旁人改正,只有诗人自己...
评分 评分半年前初看這本書的時候,淺嘗輒止,沒有領會到此書的精華。現在沉下心來重新看這本書,覺得受益匪淺。加上之前看了先生的另外一本書《文藝心理學》,對此書的理解更深了,因為《文藝心理學》可以說是《詩論》的理論基礎。《詩論》主要討論了詩歌的起源、境界、表現問題,...
复习看到的一本好书~
评分补标、补标.....别看我一年前才看的,,可是我真的不记得了......
评分正在学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可以说为这两门的学习开辟了更广的视角。(不得不说不是一点点难懂,要对古今和中外文学有很深的了解才可以读懂吧)
评分补标、补标.....别看我一年前才看的,,可是我真的不记得了......
评分下班,勒。勒。。。想起这本书,就想起那个管理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