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最受欢迎的科学通史课主讲教授、清华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经典科普力作,迄今已畅销20余年。
◆全新修订版:作者根据新的科学史研究对书中的部分文字做了修订,更新大半插图,许多是作者近几年在世界各国实地拍摄的照片,共计700多幅。
◆轻松流畅的大部头普及读物,还原科学的前世今生,探讨科学精神的本质,澄清以讹传讹的科学故事 。
【内容简介】
《科学的历程》是一部普及性的世界科学通史。以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为开端,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历程为核心,同时探讨了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通过对科学家生平及科学发现过程简洁而不乏激情的叙述,阐释了每一次重要的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辅以大量精美插图,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自身宇宙观、世界观不断深化的路径。
本书把自然科学的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来讲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此外,作者在讲述严肃的科学发展史的同时,保留了历史进程中那些生动活泼的细节,使本书具有大部头著述难得的良好的可读性。
吴国盛,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16年离开北京大学,进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长聘教授,2017年6月担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长期致力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的研究,所著科普巨作《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去年出版的《什么是科学》也广受欢迎,年初入选广电总局推荐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科学史对于笔者而言是一个一直以来无所顾及但始终希望系统了解的领域,欣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版的《科学的历程》问世,便毫不犹豫取来拜读。 吴国盛教授的此本著作,其知识的权威性系统性以及写作语言的朴实平易已经无需赘言,其本身的翻印次数与发行数量就是...
评分内容比较庞杂,涉猎宽泛,还涉及了一些看似不太相关的相关社会背景、建筑、艺术、科学家轶闻趣事等。从书总的结构来看,古代(16C以前)占篇幅不多(200页),主要着墨还是在科学学科诞生(肇始)后500页(219页第四卷)的内容。在古代部分,作者想按照近代科学体系分类反推回...
评分科哲的战士们基本都看过不少关于科学史的作品. 这本书写的也算比较全了. 只是吴国盛老师在2教109上课内容居然和本书所述基本一字不差,连PPT的图片都全引此书,可见吴老师没怎么搜集资料备课啊,哈哈. 本书改版可能不大了/ 对热爱科学的同学,此书确可梳理脉络...
评分内容比较庞杂,涉猎宽泛,还涉及了一些看似不太相关的相关社会背景、建筑、艺术、科学家轶闻趣事等。从书总的结构来看,古代(16C以前)占篇幅不多(200页),主要着墨还是在科学学科诞生(肇始)后500页(219页第四卷)的内容。在古代部分,作者想按照近代科学体系分类反推回...
评分百科式的学生读物,合格吧。(吴先生的"什么是科学"今人震惊,这本比较失望,当然也是其定位所定,可以理解)
评分说实话,我觉得科学史不应该这么写,杂芜堆砌的感觉。堪比彼得沃森的那些《思想史》。如果说90年代第一版有着极大的价值(中国版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启蒙),那么到第四版,真的是炒冷饭了。吴老师有更具思辨性的作品,不知他如何看待这本书反复再版。如果新时代读者还停留在认为这本书“非常好”的水平的话,那真的是对中国科普事业的嘲笑。
评分“一书在手,纵览天下。远古至今,5000年科学历程。”免费奉送广告文案~嘻嘻。很“腰疯”,不过,总体还是贴切的。很不错的科学史通识读本,简单明晰,包罗万象。广涉各个领域,重在事实叙述,友好的大众读物。非常适合图书馆、学校和一般市民家庭教育(此处也是广告,哈哈~)。我个人比较感兴趣并想深挖的是,中国科学史的地位,这种略觉尴尬的惊鸿一现,这种断裂和忽视,是怎样造成的。
评分我们的中学科学教育缺乏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内容,缺乏学生自己提问,演绎推理,设计实验或者自然观察,找出证据实证的体悟过程,结果学了一堆公式定理和标准答案,科学的素养很差。
评分我终于读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