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篇 評論集
一、評論舒曼《浮士德》、薩瓦爾《李爾王》序麯、瓦格納《齊格弗裏德》第三幕和維特科夫斯基的一首交響麯(摘自《白色雜誌》,1901 年4 月1 日)/ 3
二、評論穆索爾斯基《育兒室》、杜卡《鋼琴奏鳴麯》和洛德維爾交響音樂會(摘自《白色雜誌》,1901 年4 月15 日)/ 9
三、評論神聖的星期五、《第九交響麯》(摘自《白色雜誌》,1901 年5 月1 日)/ 14
四、評論歌劇(摘自《白色雜誌》,1901 年5 月15 日)/ 19
五、評論尼基施音樂會、露天音樂(摘自《白色雜誌》, 1901 年6 月1 日) / 24
六、與剋羅什先生的談話(摘自《白色雜誌》,1901年7月1日)/ 29
七、關於幾種迷信和一部歌劇(摘自《白色雜誌》,1901年11月15日)/ 35
八、從《夏娃》到《格裏賽利迪斯》(摘自《白色雜誌》,1901年12月1日)/ 40
九、我為什麼創作瞭歌劇《佩利亞斯》(1902年4月)/ 43
十、評論音樂的發展趨勢(摘自《音樂傢》,1902年10月)/ 46
十一、德國音樂對法國音樂的影響(摘自《法國信史》,1903年1月)/ 48
十二、評論丹第的《異邦人》(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1月12日)/ 50
十三、對露天音樂會的思考、評論周日的音樂會和巴伐利亞的路易·斐迪南親王(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1月19日/ 55
十四、音樂劇《泰坦尼亞》(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1 月21 日)/ 62
十五、對《泰坦尼亞》及音樂會的評論(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1 月26 日)/ 63
十六、聖歌閤唱學校(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2 月2 日) / 69
十七、對魏因加特納先生及《茶花女》重登喜歌劇院舞颱的評論(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2 月16 日)/ 75
十八、一封公開信、評論民族音樂協會和拉穆勒音樂會(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2 月23 日)/ 80
十九、為瞭人民:評論齊格弗裏德·瓦格納先生在拉穆勒音樂會上的演齣(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3 月2 日)/ 87
二十、評論《雕塑》和埃爾內斯特·雷耶爾(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3 月7 日)/ 93
二十一、討論歌劇及與音樂的關係;評論民族音樂協會(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3 月9 日)/ 95
二十二、評論當代公眾藝術教育(摘自《作傢調查》,1903年3月15日)/ 101
二十三、評論柯羅納音樂會、聖-桑先生、阿爾弗雷
德·巴什萊特先生;評論拉穆勒音樂會(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3月16日)/ 102
二十四、評論喜歌劇《瑪格特》(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3月19日)/ 108
二十五、評論《瑪格特》及拉穆勒音協會(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3月23日)/ 110
二十六、評論聖-莫爾的莫紮特、民族音樂協會、理查·施特勞斯和柯羅納音樂會(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3月30日)/ 116
二十七、對瓦格納、駐羅馬法蘭西學院的百年慶典的評論(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4月6日)/ 122
二十八、評論宗教音樂會和塞薩爾·弗朗剋的《八福》(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4月13日 / 128
二十九、評論格裏格(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4月20日)/ 134
三十、評論喜歌劇的復興及《維特》重登喜歌劇院(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4 月27 日)/ 139
三十一、來自倫敦的信(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5 月5 日)/ 144
三十二、評論柏遼茲與岡斯伯格(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5 月8 日)/ 149
三十三、評論聖- 桑的《亨利八世》(摘自《吉爾·布拉斯》, 1903 年5 月19 日)/ 153
三十四、從音樂角度談對羅馬奬的一些思考(摘自《音樂傢》,1903 年5 月)/ 155
三十五、對倫敦演齣《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印象( 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6 月1 日)/ 160
三十六、評論威廉·考梅特的《利特豪斯》(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 年6 月6 日)/ 165
三十七、一位羅馬奬得主的印象(摘自《吉爾·布拉斯》, 1903 年6 月10 日)/ 168
三十八、1903年音樂小結(摘自《吉爾·布拉斯》,1903年6月28日)/ 172
三十九、評論古諾(摘自《音樂傢》,1906年7月)/ 177
四十、評論瑪麗·嘉登(摘自《音樂傢》,1908年1月)/ 180
四十一、關於《伊波利特與阿利西埃》(摘自《費加羅報》,1908年5月8日)/ 182
四十二、我們應該把什麼放在音樂的下麵?美妙的詩句、糟糕的詩句、自由的詩句,還是散文?(費爾南·迪瓦爾的調查研究)(摘自《音樂傢》,1911年3月)/ 186
四十三、馬斯奈不再是……(摘自《晨報》,1912年8月14日)/ 188
四十四、評論拉莫(1912年11月)/ 190
四十五、評論柯羅納音樂會(摘自《S.I.M.》,1912年11月)/ 192
四十六、論藝術中的尊重(摘自《S.I.M.》,1912年12月)/ 196
四十七、年底小結(摘自《S.I.M.》,1913 年1 月15 日)/ 201
四十八、論品位(摘自《S.I.M.》,1913 年2 月15 日)/ 205
四十九、評論先驅者(摘自《S.I.M.》,1913 年3 月15 日) / 209
五十、評論柯羅納音樂會(摘自《S.I.M.》,1913 年5 月15 日)/ 214
五十一、評論《遊戲》(摘自《晨報》,1913 年5 月15 日)/ 218
五十二、關於瓦格納的百年(摘自《政治與文藝年鑒》, 1913 年5 月25 日)/ 220
五十三、評論柯羅納音樂會、新音樂會協會(摘自《S.I.M.》, 1913 年11 月1 日)/ 221
五十四、評論西班牙音樂(摘自《S.I.M.》,1913 年12 月1 日)/ 226
五十五、評論柯羅納音樂會(摘自《S.I.M.》,1914 年1 月1 日) / 231
五十六、評論柯羅納音樂會(摘自《S.I.M.》,1914年2月1日)/ 233
五十七、為瞭音樂(摘自《S.I.M.》,1914年3月1日)/ 237
五十八、“終於,自由瞭!”(摘自《強勢報》,1915年3月11日)/ 241
五十九、《法國音樂十二講》前言(1917年)/ 243
下篇 訪談錄
一、《佩利亞斯與梅利桑德》上演的前夜(摘自《音樂曆史與評論》,1902年4月)/247
二、批評傢們的批評:《佩利亞斯與梅利桑德》(摘自《費加羅報》,1902年5月16日)/ 251
三、法國音樂的現狀(摘自《藍色雜誌》,1904年4月2日)/ 254
四、瓦格納對音樂的影響(摘自《電光石火》,1908年2月)/ 256
五、德彪西談他的音樂( 摘自《哈勃周刊》,1908 年8月29 日)/ 258
六、專訪(摘自《美國人報》,1908 年11 月)/ 261
七、在音樂學院做什麼?(摘自《費加羅報》,1909 年2 月14 日)/ 263
八、當代音樂和德彪西先生的見解(摘自《每日郵報》, 1909 年5 月28 日)/ 266
九、當今的音樂和未來的音樂(摘自《喜劇》,1909 年11月4 日) / 269
十、關於意大利現代音樂的調查(摘自《喜劇》,1910 年1 月31 日)/ 271
十一、德彪西給《喜劇》的來信(摘自《喜劇》,1910 年2 月1 日)/ 272
十二、與德彪西談話(摘自《音樂傢》,1910 年2 月12 日)/ 273
十三、古典主義理想的復興?(摘自《巴黎日報》,1910年5 月20 日)/ 277
十四、專訪(摘自《紐約時報》,1910年6月26日)/ 279
十五、慕尼黑的法國音樂周(摘自《巴黎日報》,1910年8月21日)/ 287
十六、第一韆場柯羅納音樂會(摘自《精益求精》,1910年11月20日)/ 288
十七、緻一位奧地利記者(1910年12月)/ 289
十八、專訪(摘自《阿澤斯特》,1910年12月6日)/ 290
十九、在賽義德車站的一次中途停靠—對剋勞德·德彪西先生的訪談(摘自《喜劇》,1910年12月17日)/ 293
二十、外國音樂和法國作麯傢(摘自《高盧人》,1911年1月10日)/ 295
二十一、偉大音樂傢的思想—德彪西先生嚮我們吐露瞭他的一些計劃和期望(摘自《精益求精》,1911年1月18日)/ 298
二十二、分散在各地的音樂活動(摘自《喜劇》,1911年1月26日)/ 301
二十三、德彪西先生與《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摘自《精益求精》,1911 年2 月11 日)/ 303
二十四、在《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上演之前—德彪西先生與宗教音樂(摘自《喜劇》,1911 年5 月18 日)/ 306
二十五、未來的歌劇(摘自《精益求精》,1913 年9 月15 日)/ 308
二十六、德彪西談他的戲劇計劃(摘自《喜劇》,1914 年2 月1 日)/ 309
二十七、德彪西在羅馬:一個形象和一段對話(摘自《講壇》,1914 年2 月23 日)/ 311
二十八、對教堂舞蹈音樂的調查(摘自《S.I.M.》,1914 年3 月1 日)/ 317
二十九、對當代音樂的評價(摘自《練習麯》,1914 年6 月)/ 318
後 記 / 321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