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任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
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最终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位极人臣。
他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
读的中国历史并不多,之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仅限于几个脸谱化的词语:两江总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天津教场惨案中的“卖国贼”,也听闻之前的师友们对曾的憧憬之情。总是很奇怪,一个人怎么会如此分裂呢?读了这本《曾国藩传》,总算把这些碎片拼接成一个统一的人。我...
评分我很久没有因为看完一本传记而对于一个人产生崇拜之情了,但是新近看完的这本《曾国藩传》确实是让我不由的对其新生敬佩。 之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远远不如他的门生李鸿章了解得多。当年看历史课本,因为马关条约的事情,对于李鸿章没有什么好的印象,连带着对其他的晚清重臣也...
评分 评分我很久没有因为看完一本传记而对于一个人产生崇拜之情了,但是新近看完的这本《曾国藩传》确实是让我不由的对其新生敬佩。 之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远远不如他的门生李鸿章了解得多。当年看历史课本,因为马关条约的事情,对于李鸿章没有什么好的印象,连带着对其他的晚清重臣也...
评分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最终的成败就看能否守得住初心,下得了功夫,熬得住岁月。
评分冯友兰说,阻止中国的中世纪化,这是曾国藩的大功。这样一位影响了历史进程的晚清名臣,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实在有太多可写可议可叹,为他作传绝非易事。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战略性的眼光,很容易写得冗长流俗。本书算是找到了一条介于严肃读物与畅销书的中间道路,深入浅出,平实易读。作者的文字功底也非常扎实,行文流畅,谋篇合理,观点公允,有理有据。对曾国藩不了解的人能够快速的入手,对晚清史有一定基础的人也能学到新东西,比如对胡林翼的记述和曾家的背景描写就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结合《战天京》看会更有趣。
评分三十五岁,读曾国藩,如是年龄,如是人,读如是书。对过往评判修改改正;对现在布局观摩体谅;对未来修为改正。三十五岁开始真切的对人生做减法,喜欢的到底有没有用,人生需要做到什么。深切思考,余音绕梁不久。
评分一夜读完,爽畅~
评分急就章。行文重複冗沓,甚至僅隔兩頁,就有完全相同的句子出現。基本上引一段史料,就會緊跟著用白話大概譯一遍,徒充字數而已。另外也未見什麼新意,多是卑之無甚高論之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