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德语诗人,被奥登称为“十七世纪以来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秋日》《豹》《杜伊诺哀歌》等。
光哲,“纸上造物”联合创始人,“眼与心”书系策划者,兼职译者,另有《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朝圣者的碗钵:莫兰迪画作诗思录》等作品。
里尔克看到塞尚的画作,大为震动,之后的着魔与入迷,以及他的震撼与心得,诗与思的狂喜,俱化入一封封书信里。海德格尔见到后,大为赞叹,并多方推动,终于1952年得以出版。这些书信,其实是大诗人与大画家的心印。
◆◆◆
这些书信萃取出了绘画的真正本质⋯⋯塞尚的伟大,唯有经一个等量级的大诗人方道得尽。
—— 《纽约客》
在通往圣威克多山的朝圣路上,塞尚所作的探索抵得上西方所有艺术博物馆、所有哲学博物馆的一切研究。
—— 海德格尔
我在写《艺术家》那首诗的时候,正在读里尔克描述自己狂迷塞尚的那些书信,于是,他的一些词句就被引入了诗中⋯⋯塞尚画出了那些无可争议的画作,那些画作如此安稳,乃至让你安稳,让世界安稳,让你在这世间安稳。
—— 谢默斯• 希尼
◆◆◆
在塞尚无数次凝望、无数次变奏的《圣维克多山》前, 里尔克说,自摩西之后,再无人能见一座山,见得如此伟大。
1907年秋天,巴黎的“秋季沙龙”画展上,里尔克见到塞尚的画作,惊为天人。他惊呼自己简直是盲的,自出生以来至今简直一无所见。而只有遇到这位大画家,才算开了眼。他从此处开始学习观看。于是,他着了迷般地,几乎天天去看那些画作,发了狂一般地,几乎是天天写着书信,记录他在那些画作里的大发现,记录自己的所得所见,记录自己在画前的失魂落魄与嗒然若失,记录那些视与思的狂喜。
这些书信,是他的观画记,也是观看记 :他日渐明亮的眼睛对周边万物的观照记录。此外,更有诗人的谈艺录⋯⋯
大诗人里尔克与绘画大宗师塞尚的相遇里,
有诗、有画、有思,也将有燃烧与迷醉。
1,内文句摘 观看与劳作—— 此地是如此的不同。在别处,你去看,去想:想是其后的事——而在这里,它们几乎如一,几乎为一。 院子里,所有的夏日之花,大丽菊,高高的剑兰,长排长排的天竺葵向着薄雾,呼喊着它们红色的反驳。这让我难过。它唤起荒凉的记忆,让人茫然。 有时候...
评分1 1907年5月底,里尔克重返巴黎。里尔克是个浪子。布拉格,罗马,巴黎 ……在欧洲大陆的诸城之间,他放逐着自己。 一个流亡者,没有故乡。永远的一个异乡人。不过,巴黎这座大城,对他终究是别样。不惟是呆的时间久,更或是因为有一众志气相投者,尤其是罗丹-他曾经的引领人,...
评分1 1907年5月底,里尔克重返巴黎。里尔克是个浪子。布拉格,罗马,巴黎 ……在欧洲大陆的诸城之间,他放逐着自己。 一个流亡者,没有故乡。永远的一个异乡人。不过,巴黎这座大城,对他终究是别样。不惟是呆的时间久,更或是因为有一众志气相投者,尤其是罗丹-他曾经的引领人,...
评分1,内文句摘 观看与劳作—— 此地是如此的不同。在别处,你去看,去想:想是其后的事——而在这里,它们几乎如一,几乎为一。 院子里,所有的夏日之花,大丽菊,高高的剑兰,长排长排的天竺葵向着薄雾,呼喊着它们红色的反驳。这让我难过。它唤起荒凉的记忆,让人茫然。 有时候...
评分1 1907年5月底,里尔克重返巴黎。里尔克是个浪子。布拉格,罗马,巴黎 ……在欧洲大陆的诸城之间,他放逐着自己。 一个流亡者,没有故乡。永远的一个异乡人。不过,巴黎这座大城,对他终究是别样。不惟是呆的时间久,更或是因为有一众志气相投者,尤其是罗丹-他曾经的引领人,...
塞尚看世界,里尔克看塞尚,也看他的世界。 我们看塞尚,看里尔克,也看我们的世界。 任何看都不是孤立的。一切的看,也都是创造。 “看”当然需要知识,但如果仅有知识,就只能看到枯萎的世界。诗人看画,是用诗来把握诗。当读者融合了诗和画的角度,看到的世界也都不同以往了。 塞尚画的苹果和他老婆,不再是苹果,也不再是活的女人了。他残酷地抽离了“生”,再赋予他们新的灵韵。当年让里尔克震惊的东西,如果你到世界各地看到这些苹果和老婆,仍然会为之感到惊讶。这些都让我们怀疑自己的眼睛,也企图重新开始使用我们的眼睛。 光哲又做译者又做出版人,如此热情地分享他之“所见”,通过这本书完全能感受到他生活的动能。而所有读者的目光聚集处,所见与所知相互映射,又是一段新故事的开始了。
评分“我相信最好的事情就是劳作。”
评分【书评不针对里尔克创作内容】我真的不愿意给里尔克的作品打低分,但是这版本的序实在是咯噔死我了!我难受!看第一页的时候隐约有不妙的预感,结果第二段就给证实了!我的乖乖这个逗号逗得我要心肌梗死,还有安妮宝贝一样的语言风格烧死我得了。“…日本艺术,等等。忙不迭。去植物园,看瞪羚。三只鹿,看一上午。…”您听听!这是人话吗!还有排版设计的大师也像是专门做艺术展小册子的,比较痛恨阅读长篇文字的读者们,所以蓄意报复,正文集体向右上角稍息,蓄着力仿佛即将逃出纸面,翻页的时候真怕被它们咬着手!真没想到你商务印书感个浓眉大眼的也去搞伤痕文学了,我难受!(看了会儿正文,我又来了,只能说译者有着把鲁迅译成安意如的奇妙文学素养,封面上堂而皇之印着里尔克著恐怕有点草率了,不说了,respect吧。)
评分塞尚看世界,里尔克看塞尚,也看他的世界。 我们看塞尚,看里尔克,也看我们的世界。 任何看都不是孤立的。一切的看,也都是创造。 “看”当然需要知识,但如果仅有知识,就只能看到枯萎的世界。诗人看画,是用诗来把握诗。当读者融合了诗和画的角度,看到的世界也都不同以往了。 塞尚画的苹果和他老婆,不再是苹果,也不再是活的女人了。他残酷地抽离了“生”,再赋予他们新的灵韵。当年让里尔克震惊的东西,如果你到世界各地看到这些苹果和老婆,仍然会为之感到惊讶。这些都让我们怀疑自己的眼睛,也企图重新开始使用我们的眼睛。 光哲又做译者又做出版人,如此热情地分享他之“所见”,通过这本书完全能感受到他生活的动能。而所有读者的目光聚集处,所见与所知相互映射,又是一段新故事的开始了。
评分读到这本小书,更多地,于我是一种回忆,对于四年前夏老师“玫瑰,哦纯粹的矛盾”课程的复现。塞尚的十四个观看的步骤与里尔克《致俄尔甫斯十四行诗》的对应、古典的坚实性与印象派的模糊性、蓝,各种蓝、纯粹的物性、没有轮廓,只有震荡与变换、老狗、劳作……当年那一句:你应该改变你的目光!真是振聋发聩之语。另,书印得很精美,无论是排版还是字体,明显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最后的几张折页大图印得很棒,尤其是《圣维克多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