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傑,河南濮陽人,曆史學博士,曾為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錶論文數十篇,著有《國傢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國中的“異鄉”:近代四川的文化、社會與地方認同》《曆史•聲音•學問:近代中國文化的脈延與異變》等。
國語運動在現代中國影響既深且巨,作者將其納入20世紀中國整體轉型的脈絡中,探討語言和文字改革是如何反映並實際參與瞭這個過程,又對清末民國的社會文化産生瞭何種影響。這一考察,側重於國語運動和國傢建構、國族認同、文化理想、地方觀念、階級意識等範疇的互動,還呈現瞭它和變動中的物質景觀、資訊手段及生活方式之間的關聯。透過這一個案,本書力圖展示,中國現代國傢建設盡管汲引瞭不少外來資源,但又怎樣高度地依賴於我們源遠流長的文化“大傳統”。
如果只做些皮相上的研究,国语运动这个题目是好作的,1934年就出版黎锦熙的《国语运动史纲》,照着黎先生的框架做个复读机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如果认真起来,国语运动这个题目却是难作的。所谓上情下达,国语运动的上情易得,下达的研究却困难,真的看文献上的突破主要看下达。...
評分- 年初逛書店時見過這書,拿起又放下,當時覺得書本太厚了。早前有機會去廣州,到學而優時再看到這書,考慮到近日出差大陸要謹慎選擇攜帶的書本,多幾本內地出版選擇多點,就購入來挑戰一下自己。 - 作者在前言中解釋到,這本書的文章是他過去十多年的研究成果,部份文章也在不...
評分 評分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不过是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产儿。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官话”,但那通常仅限于精英阶层,因为绝大多数人民都生活在本地狭小的地域内,并没有跨省区日常交际的需求。何况中国社会一贯更注重文字,方言语音的不统一根本无碍于政令的下达,所谓“皇权...
寫過相關文章的人都應該知道,本書花瞭多少功夫。
评分政府在栽花,學界在澆水,而王東傑在研究土壤。
评分4.5星。對近代國語運動的全麵梳理,很可能將成為這一領域的經典。對國語、白話文、簡體字的復雜曆程條分縷析,也洞察瞭其間的內在矛盾。不過,對語言標準化的傳播渠道和實踐過程著墨不多,也欠缺與各國比較研究的視角,且偏重製定政策討論的精英層麵,對民眾的因應則略過不提。前麵的文獻梳理看起來下瞭一番功夫,但這些引用未有機結閤進論述,作者看來最拿手的還是曆史文獻排比梳理的功底。
评分五四百周年讀完。
评分按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