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而斗争

为权利而斗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道夫·冯·耶林

德国著名法学家,1818年8月22日生于德国奥利西。自1836年起,先后求学于海德堡、哥廷根、慕尼黑及柏林,1842年获得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1843年,耶林在柏林大学任教,主要讲授罗马法,之后在巴塞尔大学(1845年)、罗斯托克大学(1846年)、基尔大学(1849年)、吉森大学(1852年)、维也纳大学(1868年)、哥廷根大学(1872年)任教。1892年9月17日,在哥廷根去世。著有《罗马法的精神》《法律的目的》《为权利而斗争》《罗马法发展史》《罗马私法的债务关系》等作品。

译者刘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龙马学者”,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工智能与网络法教研室主任。《财经法学》编辑。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20余篇。主持教育部、司法部、民政部、中国法学会、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首届“应松年行政

法学优秀成果奖”、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首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30周年“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鲁道夫·冯·耶林
出品人:
页数:90
译者:刘权
出版时间:2019-4-1
价格:3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9732547
丛书系列:天下·博观
图书标签:
  • 耶林 
  • 法理学 
  • 法律 
  • 法学理论 
  • 法学 
  • 哲学 
  • 2019 
  • 法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耶林的法学作品中有三部特别引人注目:《罗马法的精神》、《为权利而斗争》和《法律目的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称的上耶林*著名的作品,但却标志着耶林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本版译著:

一.内容:以1913年德文版本译制而成,1913年版本相较德文第*版在少数段落与注释上有增删。增加了标题、说明性注释与附录。

二.章节:《为权利而斗争》德文原著用空行隔开,区分为六大部分。为了便于阅读,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不同部分的核心思想,译者将译文分为六章,并根据内容提炼了6个中文标题。此外,在原著32个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说明性注释。在译文后,还增加了2个附录,一个是耶林1872年在维也纳的离职演讲稿,另一个是耶林的生平及思想简介。因而,重译本的内容和其他版本不同。

三.翻译风格:本版更倾向于汉语阅读习惯,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觉是后悔:后悔为什么没有在大一第一次听到法理学老师雷勇教授说到这本书时就去读,后悔为什么在大三下学期集中阅读法律思想史书籍时也错过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学习法律八年之后方才通读此书,使我倍感惭愧。 耶林在离开维也纳大学时的演讲稿,经过本人修改,成...  

评分

第一章 法的起源 1)法的目标是和平,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 2)法是不断的努力,包括国家和国民的努力; 3)解释为什么在现实中有的人需要在法面前斗争,而有的人却不需要:和平与享乐只能是前赴后继刻苦努力的产物。所以:斗争才是法的实践。 4)法分为主观意义上的法和客观...  

评分

“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的手段是斗争。只要法必须防御来自不法的侵害——此现象将与世共存,则法无斗争将无济于事。法的生命是斗争,及国民的、国家权力的、阶级的、个人的斗争。”——是为序 你是否也曾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在心里宽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你是否也曾遇到为...  

评分

“为权利而斗争”这句口号对每个法律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面对“究竟为什么要为权利而斗争”,“在权利遭遇强权时该怎么办”等问题,人们采取的政法实践却往往与此宣言背道而驰。善良和善于忍耐的人们常常认为,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而拥有强权的人们则常常认为,权利是...  

评分

第一章 法的起源 1)法的目标是和平,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 2)法是不断的努力,包括国家和国民的努力; 3)解释为什么在现实中有的人需要在法面前斗争,而有的人却不需要:和平与享乐只能是前赴后继刻苦努力的产物。所以:斗争才是法的实践。 4)法分为主观意义上的法和客观...  

用户评价

评分

估计译者的意思是,法律制定出来了,就不应当随便不遵守。如果大家都以是恶法为由,不遵守法律,那就无法保障法律效力了,只能靠相关部门撤销、废除。

评分

和《论犯罪与刑罚》一样 都是应然的常识

评分

作者的观点鲜明、直接,我怀疑是一气呵成的,还挺爽快,没有想要遮遮掩掩或过度修饰什么。他反对懦弱的权利,认为法律的美感之一就是斗争。的确,沉睡中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但要说为权利而斗争是个人的义务,总觉得在特定情况下有些强人所难,除非个人从国家、社会那里能够获得最后的安全感。里面有句话很中肯,我不确定作者是否真的想要表达这个意思,但是我的理解是,公民始终把国家看做自己对立面的这种思维或许有点过时了。忧患意识可以有,但也别太极端了。

评分

和平与享乐只能是前赴后继刻苦努力的产物

评分

和《论犯罪与刑罚》一样 都是应然的常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