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而斗争

为权利而斗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鲁道夫·冯·耶林
出品人:
页数:90
译者:刘权
出版时间:2019-4-1
价格:3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9732547
丛书系列:天下·博观
图书标签:
  • 耶林
  • 法理学
  • 法律
  • 法学理论
  • 法学
  • 哲学
  • 2019
  • 法學
  • 社会运动
  • 人权
  • 法律
  • 政治
  • 斗争
  • 平等
  • 正义
  • 历史
  • 公民参与
  • 社会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耶林的法学作品中有三部特别引人注目:《罗马法的精神》、《为权利而斗争》和《法律目的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称的上耶林*著名的作品,但却标志着耶林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本版译著:

一.内容:以1913年德文版本译制而成,1913年版本相较德文第*版在少数段落与注释上有增删。增加了标题、说明性注释与附录。

二.章节:《为权利而斗争》德文原著用空行隔开,区分为六大部分。为了便于阅读,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不同部分的核心思想,译者将译文分为六章,并根据内容提炼了6个中文标题。此外,在原著32个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说明性注释。在译文后,还增加了2个附录,一个是耶林1872年在维也纳的离职演讲稿,另一个是耶林的生平及思想简介。因而,重译本的内容和其他版本不同。

三.翻译风格:本版更倾向于汉语阅读习惯,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鲁道夫·冯·耶林

德国著名法学家,1818年8月22日生于德国奥利西。自1836年起,先后求学于海德堡、哥廷根、慕尼黑及柏林,1842年获得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1843年,耶林在柏林大学任教,主要讲授罗马法,之后在巴塞尔大学(1845年)、罗斯托克大学(1846年)、基尔大学(1849年)、吉森大学(1852年)、维也纳大学(1868年)、哥廷根大学(1872年)任教。1892年9月17日,在哥廷根去世。著有《罗马法的精神》《法律的目的》《为权利而斗争》《罗马法发展史》《罗马私法的债务关系》等作品。

译者刘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龙马学者”,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工智能与网络法教研室主任。《财经法学》编辑。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20余篇。主持教育部、司法部、民政部、中国法学会、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首届“应松年行政

法学优秀成果奖”、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首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30周年“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 法律的产生
第二章 斗争是法律的生命
第三章 为权利而斗争是个人的义务
第四章 为权利而斗争是对社会的义务
第五章 为权利而斗争对国家的重要性
第六章 为权利而斗争和现代罗马法
附录一 为权利而斗争的离职演讲
附录二 耶林生平及思想简介
译后记 为权利而勇于依“法”斗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一向喜欢文字的自己,第一遍,我是将它作为文艺作品来读的,实在是无法理解它为什么会成为法学的经典名著。只因为它的文字优美隽永,并充溢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只因为遣词造句的精美,使人心旷神怡?但研读之后,就不这样幼稚的认为了,其严密的逻辑和精深的法理分析,更使人如...  

评分

“为权利而斗争”这句口号对每个法律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面对“究竟为什么要为权利而斗争”,“在权利遭遇强权时该怎么办”等问题,人们采取的政法实践却往往与此宣言背道而驰。善良和善于忍耐的人们常常认为,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而拥有强权的人们则常常认为,权利是...  

评分

呼吁教育部推荐这本书几乎没什么指望,他们只会推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读物。但作为法学院的老师请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法学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向学生们推荐这本书。与其讲那些自己都不相信的社会主义法治,还不如让学生多读读名著,我大学毕业后扔了很多教...  

评分

“权利”与“斗争”在德文中系同一词,耶林所指为权利即为法律,权利是其表现,而斗争则是形式。为论述斗争这一形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全书从三个方面对斗争的基础进行了阐释。   第一部分是法与权利的多义性与不可分割性。就作者本人而言,recht本身就包含了两层含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法不是如语言般自然生成,而是艰苦斗争的结果。对权利的侵犯不仅仅是对简单利益的侵犯而是对人格的侵犯,躺在权利上的懒惰者成了社会的蛀虫。国家最好的政治教育就是教导民众法感和为捍卫私权而斗争,法感是痛苦的道德感受。社会法学家一定会受到耶林的影响。不过耶林以债权纠纷为例批判当时的民法只填补损失而不惩罚主观不法,即使从现在的民法来看似乎无法完全认同,但他恰恰又用中期罗马法说服了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只要不涉及刑罚),他若能见到德国民法典出台又会有什么高见呢?这个译本前后的序与附录对于系统理解这本书很有帮助,不能只沉醉于被激昂文字感染。

评分

和《论犯罪与刑罚》一样 都是应然的常识

评分

在此版本之前存在多个版本:萨孟武的《法律的斗争》,王泽鉴在《民法总则》开篇引用了该版本内容,胡宝海译的《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的译本。总体而言,郑永流的流传更广,且更切近原文,但翻译比较晦涩,这是郑老师自己所称的追求“信”。相比而言,刘权译本更通俗易懂。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值得一读。

评分

和平与享乐只能是前赴后继刻苦努力的产物

评分

法的形式就是现实斗争的缩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