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取材于丹麦史。《哈姆莱特》写于17世纪初,该剧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梁实秋的序,朱生豪的译、兰姆姐弟的改编,名家的评说,经典的插图,汇聚了莎士比亚的悲喜表情,有史以来文字版莎剧的最完美呈现。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兰小镇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约翰·莎士比亚和他的妻子玛丽·阿登的第三个孩子。据推测,少年时期的莎士比亚就读过斯特拉特福文法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但历史学家不能确定莎士比亚具体的出生日期。
1582年,莎士比亚与安妮·哈撤韦结婚。这对夫妇在1583年有了女儿苏珊娜,两年后又有7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在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住在伦敦。在那里,他先是当了一名演员,后来成为了剧作家。他的剧团即国王剧团,经常在环球剧场表演,莎士比亚是该剧场的股东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一些诗歌和大量的十四行诗。1611年,他离开剧场喧嚣的生活,归隐于斯特拉特福镇,住在镇上的第二大房子里,成为了一名乡绅。这之后,莎士比亚度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斯特拉特福的三一教堂。从他的时代到现在,莎士比亚一直被认为是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从本质上這也可以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私人以為哈姆莱特,璀璨奪目,却絕不特殊。为人表面轻率,但內心極重情义;有传统大男子主义情節,卻仍知认真爱一个人的珍貴;聪明自负,而这种自负是来加重魅力的,使他看起来更加聪明;报仇时第一个利用的是无比信任依恋他的恋人奥菲利亚...
评分《哈姆雷特》导演片断阐述 一.切入点与主题阐释 我排《哈姆雷特》对于主题和形式的切入点是原著中哈姆雷特的两段话。 第一段是“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这句话表现...
评分众所周知,著名的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其悲剧的主要焦点就在于他复仇行为的“延宕”。由此,了解哈姆雷特复仇延宕就成为了深入探讨其命运悲剧的关键。对于这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历史上和现代都有过很详细的分析,交织与各个方面,这里我们...
评分最近我看了莎士比亚中的《哈姆莱特》,19世纪俄国的批评家林斯基称莎士比亚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哈姆莱特》是由五幕悲剧组成的。在这位戏剧大师的几部悲剧中间,《哈姆莱特》是最扑朔迷离的,也是最富有哲...
评分莎士比亚作品我一直比较钟意的一部。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莎士比亚作品里的实际地域和人心的地域间常常形成张力。。比如“丹麦是座牢狱”“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着无限空间的君王的。”等等。另,ophelia占得篇幅真是少,她的死都是旁人表述,莎士比亚却花了很长篇幅写哈姆雷特和小丑的对话。。
评分朱生豪翻译。外国文学,一定要看翻译家是谁。
评分四大悲剧。“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忍受就变成了堂吉诃德,反抗就变成了帕里斯。
评分波罗涅斯(在后)啊!我死了!
评分与卞之琳译本一起读的,相比少了很多脚注,让精彩度低了不少。当然不定是这个版本的,只是译者是朱生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