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史华兹,生于1916年12月12日,卒于1999年11月14日。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并以其博雅和睿智,在核校东亚中被尊称为“学者的学者”。除了作为其扛鼎之作的本书,还写有《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共产主义和中国:变动中的思想意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中国及其他》等。
当局者迷。 对于未知,人们总能怀着好奇心探索发现。面对身边事,却往往漠然路过。并非刻意回避,而是天性使然。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不曾发明的晚清时期,人们对自己国家的了解一定片面而武断。留下的史料模糊又充斥着主观臆断。中西方的思想看似牛马不相及,却拥有着令人惊讶...
评分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先生是当今西方公认的汉学权威。史华兹一生勤于笔耕,其著述涉略传统中国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当代中国政治等方面。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在几乎所有这些方面,史华兹都以其广博的学识、独特的分析为学术界提供了具有权威性...
评分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先生是当今西方公认的汉学权威。史华兹一生勤于笔耕,其著述涉略传统中国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当代中国政治等方面。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在几乎所有这些方面,史华兹都以其广博的学识、独特的分析为学术界提供了具有权威性...
评分中国的近代史不堪回首,满是屈辱、伤痛与血泪。但就是这场几乎让中华民族沉沦灭亡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浩劫,于国家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危机,于民生而言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于文化而言却是一次重大机遇。因为东西文明的碰撞、管制力量的削弱、原有体制的松动,都促进了新思想...
评分极好的书。 让人想起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明里写的是人物思想,暗里讲的则是中国国情之复杂。二十世纪的中国是西方诸理论思想的试验场,中国国家建设之失败亦是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格局眼界都是极宏大的,对作者的原典功底跟比较分析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读者...
感覺思想史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處理人和文本的關係。
评分selective omission of Spencer's individualism, etc., focus on state; impact of WW I-loss of confidence in those "Western values"
评分严复是中国智识阶层与西方思想之间的桥梁,严复的个人取舍对于同僚或是后生必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分严复是中国智识阶层与西方思想之间的桥梁,严复的个人取舍对于同僚或是后生必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分严复是以中文翻译和阐释西学的第一人,史华慈又用英文书写这位翻译家的历史。如果翻译与著史都像隔着透镜,那么在这双重透视中,严复对西学有意的误读和史华慈对严复思辨式的推测,都显得饶有趣味。在书的最后,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严复在给学生的信中说:“却是心志恬然,委心任化。”他是真的转向了道家的“空”么,还是强行从如晦的世事和如灰的死心中开脱?史华慈将其翻译为"My heart is now at peace. I am resigned to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混杂了多少他对严复带有同情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针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也是献给全人类置身其中的名为“现代”的未知海洋。国家崛起和个人自由到底能否共存?至今我们仍在摸索严复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