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德·施林剋(Bernhard Schlink),德國當代著名作傢、法學傢、法官。1944年生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1975年獲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柏林洪堡大學公共法律與法律哲學教授。自1987年起,施林剋也擔任德國北萊茵威斯法倫州憲法法院法官。
施林剋自1987年起發錶小說作品。1995年齣版的長篇小說《朗讀者》為他贏得瞭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被翻譯成三十九種語言,並在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獲得重要文學奬。2006年齣版的《迴歸》是施林剋在《朗讀者》之後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二戰遺腹子德鮑爾幼年時偶然讀到一部小說片斷:一個德國士兵曆經艱難從蘇聯戰場逃迴故鄉,敲開傢門,妻子懷中抱著孩子,旁邊卻站著另一個男人。
成年後,對小說念念不忘的德鮑爾開始尋找小說的作者。種種綫索指嚮一個在二戰期間身份多變、戰後不知去嚮的納粹理論傢。在兒子的追問下,德鮑爾的母親終於揭開埋藏瞭數十年的身世之謎。
當年的納粹理論傢此時已搖身一變,在美國成為名牌大學政治學權威教授德堡。德鮑爾來到德堡身邊,一步一步逼近真相……
在1995年的《朗读者》与2006年的《回归》之间,有十余年的时间跨度,所以本哈德·施林克不是一个高产作家,所以很多人未必熟悉他的名字。但是,他的小说还是有影响力的,譬如《朗读者》,——当年译林出版社姚仲珍的译本把它译成《生死朗读》;后来,译林出钱定平的译本,名字...
評分我并不是那种细节控,要求译文一定熨帖,熨帖到觉不出是译文才好。假若把译文的质感比作石子路的话,那么细如沙路,跟大块的砾石,都可以落足;怕得就是它粗细都算不着,硌硌绊绊,委实让人脚也落不好,路也看不好,一本小说就这么翻完了。 随手找一个例句: ...
評分相比朗读者,我更爱这略带絮叨的文章,感觉作者是个表面是个温暖淡然的男人,内心波涛暗涌。逃避改变,习惯于模式化的生活,喜欢马克思,喜欢芭芭拉,也爱祖父母,教会作者如何享受惬意的人生
評分一个德国士兵历经艰难从苏联战场逃回故乡,敲开家门,妻子怀中抱着孩子,旁边却站着另一个男人。 当时的心情~~~~~
評分故事转弯得很有意思,最看重的是他对二战和纳粹的思考。但是内容里大段大段学术性的东西和思考让人觉得有点枯燥乏味,于是我并不像对待《朗读者》那样一口气看完它,但那个被战争、爱情、意识形态、时间所改变的世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没多少鉴赏力,喜欢就是喜欢,这本书我...
因為最後部分的實驗和“我”的迴歸令我豁然開朗,我給瞭4分。但那些繞不開的奧德修斯法理解構等等快把我逼瘋瞭~這真是一次“深閱讀”
评分除瞭戲裏戲外的奧德賽,還有哈姆雷特。
评分本來是特地衝著本哈德·施林剋來的,結果看完瞭竟然沒感覺耶~ 大概是他找到他爸爸的理由太扯瞭吧,他還是隻有朗讀者寫得比較好
评分除瞭戲裏戲外的奧德賽,還有哈姆雷特。
评分從《朗讀者》開始,成為施林剋的忠實讀者。他的作品總是擺脫不瞭對原罪和正義的反思,《朗讀者》如是,《周末》如是,這本《迴歸》亦如是。除瞭引發上述思考外,這本堪稱現代版《奧德賽》的書將古希臘名著、德國二戰後盛行的返鄉文學和小說主人公生活中的小說情節代入交織在一起,可讀性和衝突感極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