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他于1850年写了《附录和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我社出版的这本全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根据德文版译出的中文本。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终于看完了,<人生的智慧>,花了很长时间. 这是自己在<论美国的民主>之后看过,又一本读了很久的书,但感觉真的很好. 只是因为宪法课上老师提到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于是便记了下来.现在甚至想不起来是因为什么而提到这个人的了,但真的很庆幸自己记下了这个名字,我想,我会一直记着...
评分我还没拿到这本书认真读,但看了很多他人的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大多都是我仔细思考过或者偶有心得的体会。 所以,我完全可以说,人的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是有尽头的,而这个尽头目前对于我来说,就是圣经。 我无意做一个哲人,但我目前已经可以做到自得其乐了。 我觉得自得其...
评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叔本华是个富三代。他父亲是一位继承家族事业的商人,做得相当成功,但性情忧郁,晚年死于自杀;母亲则是写流行小说的作家,当年小有名气,办了个文艺沙龙,甚至和歌德有所来往。叔本华认为父亲的死是因为母亲不爱他——她只是为了他的钱而结婚。这个说...
评分叔本华没有我以为得那么艰深晦涩,至少这本书中不是。说的都是些能听懂的人话,没有故作高深之嫌。这本书中的核心观念其实就几点: 一、对于意欲作为世界本源的阐述,大概是整本书看起来最高深莫测的几句话。但其实说白了十分好理解,就是唯心主义而已,唯心到近乎虚无主义,...
评分有个关于翻译的神评论:不比较,无伤害。趁寒假有空,我翻了翻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的三个译本,觉得比较阅读是精明购书的好办法。如果把叔本华的原作比作优质大米,韦启昌的译本(《人生的智慧》)像高粱米,粗糙难咽,但大体干净,基本保存了营养。让我遗憾的是一些令人生...
确有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毕竟是两百年前的著作了。
评分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他里面其中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的,比如,喜欢独处的人就是精神世界高于平庸的人,我觉不全然,那些不和大众与之相处的人,也有麻木呆滞的人。看到他论述那些不爱与人交际,经常独往的人才是真正思想富足的人,我竟有些沾沾自喜,可是我并不是精神富足的人,我甚至和常人一样愚昧。
评分确有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毕竟是两百年前的著作了。
评分叔本华简直就是一个毒舌富二代啊哈哈哈哈哈><
评分叔本华熬的鸡汤,清淡少油,微苦不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