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批判理论

交往批判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Christian Fuchs
出品人:
页数:218
译者:王锦刚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6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5724794
丛书系列: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播批判译丛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马克思主义
  • 法兰克福学派
  • 传播政治经济学
  • 数字资本主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
  • 媒介
  • 资本主义
  • 交通
  • 批判理论
  • 城市规划
  • 社会学
  • 政治学
  • 文化研究
  • 基础设施
  • 出行
  • 空间
  • 现代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福克斯对西方社交媒体的批判值得关注。福克斯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教授,并且担任该学院传媒研究所(CAMRI)的所长,近年来主要从事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相关的批判研究。他还是英文开源电子期刊《传播、资本主义和批判》(Communication,Capital & Critique,简称3C)的编辑、欧洲社会学学会(ESA)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并兼任传媒社会学研究网络18研究会(RN18)的主席。福克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先后出版了《互联网和社会:信息时代的社会理论》《批判性媒体的基础和信息研究》《数字劳动和卡尔·马克思》《占领媒体:资本主义危机中的占领运动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一个批判性的介绍》《社交媒体时代的文化和经济》《信息时代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视角下的媒体和交往研究》等著作;还有《互联网和监控:Web2.0和社交媒体的挑战》《马克思归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今天研究交往批判理论的重要性》《批判、社交媒体和信息社会》《全世界哲学家大联合!数字劳动和虚拟工作的理论建构:界定、形式和转化》《社交媒体、政治和国家:抗议、革命、暴动、犯罪和在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和优兔(YouTube)时代的政策》《在数字时代重新思考价值和劳动》等论文集。应该说,他堪称当代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杰出学者和主要代表。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王锦刚,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代表著作有《隐匿的路标——马克思的"自然史"一"人类史"思想研究》(独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参编),发表论文30余篇。2014年、2015年先后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和匈牙利中欧大学访学、交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专题研究"等课程。

目录信息

1 导论
1.1 什么是批判理论
1.2 批判理论与卡尔·马克思
1.3 法兰克福学派
1.4 与法兰克福学派相联系的其他批判理论
1.5 法兰克福学派和海德格尔的哲学
1.6 本书的章节
2 作为交往学者的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文化和数字劳动
2.1 引言
2.2 工作和交往
2.3 劳动和意识形态
2.4 结论
3 阿多诺和知识批判理论
3.1 引言
3.2 阿多诺一媒体悲观主义者?
3.3 卢卡奇和阿多诺:艺术和知识的理论
3.4 知识的辩证法
3.5 结论
4 马尔库塞和社交媒体
4.1 引言
4.2 马尔库塞和电子计算机(thecomputer)
4.3 马尔库塞、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社交媒体
4.4 马尔库塞和社交媒体上的数字劳动
4.5 马尔库塞、意识形态和社交媒体
4.6 马尔库塞、本质逻辑和社交媒体
4.7 结论
5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霍耐特对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理论的阐释
5.1 引言
5.2 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理论
5.3 霍耐特在承认批判理论中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解释
5.4 走向作为社会合作理论的道德唯物主义
5.5 媒体、异化和道德
5.6 结论
6 超越哈贝马斯:反思交往批判理论
6.1 引言
6.2 经济还原主义:索恩一雷特尔
6.3 文化还原主义:让·鲍德里亚
6.4 劳动/交往二元论:哈贝马斯
6.5 劳动和交往的辩证法:维果茨基、伏罗希洛夫、罗西一兰迪和威廉斯
6.6 走向辩证的交往批判理论
7 结论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敲门砖,六篇论文➕大结论的结构太严肃了。翻译的很好不过读起来还是有些分论点和概念不太清晰,这也是一本小书难以企及的。不过虽语焉不详,但读完还是能对法兰克福学派有一些认识的。分析哲学能将写成这样已经可以了,但感觉还是略浅显。

评分

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敲门砖,六篇论文➕大结论的结构太严肃了。翻译的很好不过读起来还是有些分论点和概念不太清晰,这也是一本小书难以企及的。不过虽语焉不详,但读完还是能对法兰克福学派有一些认识的。分析哲学能将写成这样已经可以了,但感觉还是略浅显。

评分

数字媒介一方面试图影响人类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却又在培养人类的特殊性,并强化他们这种表面上分化的独特感,营造出一种个体可自由选择与行动的印象。在这种刻意引导的意识形态领域,消费与名号等符号象征行为则成为其体现个性,即他们实现个体承认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由经济与需求驱动所产生的新技术,如大数据等技术在分享与创造信息的同时,更在利益驱动之下捕获用户的个性与喜好信息,为下次消费再生产出其特定的条件。整个数字经济系统体现出的并不仅仅是交往/通信的社会性,更是对资本的加剧积累与利益阶级的宣传,而个体被围困在这种客体的诱奸之中,早已失去其自主性与斗争性。 (附注:全文信息量较广,虽然缺乏深度,对各个思想家的研究常常浅尝辄止,但仍不失为对数字世界有着概览性认识的导读书籍。译文流畅,推荐阅读。)

评分

不错,有种老树开新花的喜悦感

评分

数字媒介一方面试图影响人类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却又在培养人类的特殊性,并强化他们这种表面上分化的独特感,营造出一种个体可自由选择与行动的印象。在这种刻意引导的意识形态领域,消费与名号等符号象征行为则成为其体现个性,即他们实现个体承认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由经济与需求驱动所产生的新技术,如大数据等技术在分享与创造信息的同时,更在利益驱动之下捕获用户的个性与喜好信息,为下次消费再生产出其特定的条件。整个数字经济系统体现出的并不仅仅是交往/通信的社会性,更是对资本的加剧积累与利益阶级的宣传,而个体被围困在这种客体的诱奸之中,早已失去其自主性与斗争性。 (附注:全文信息量较广,虽然缺乏深度,对各个思想家的研究常常浅尝辄止,但仍不失为对数字世界有着概览性认识的导读书籍。译文流畅,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