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寜·裏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國著名作傢、翻譯傢,萊比锡圖書奬得主,哲學傢約阿希姆•裏德之子,漢堡大學榮譽博士。著有《長長的影子》《筆記本》《徵服者:20世紀的思想傢》等作品,曾獲2011年萊比锡圖書奬。
周雨霏 譯
德意誌日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特聘講師。研究方嚮為20世紀德國社會思想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
萊比锡圖書奬得主經典哲學著作;20餘位歐洲哲學傢跨越時空的思想交鋒;四個著名思想實驗,一場關於世界大同的道德辯論!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遠處的災難報以極大的同情,卻對身邊的不幸興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無限縮小,也把遠處的不幸拉近到每個人身邊。狄德羅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傳媒技術將我們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讓我們對韆裏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産生瞭道德責任;而盧梭認為人類的情感被距離拉伸時,必然會揮發、黯淡,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遠處的災難,正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擔身邊的義務。
德國知名作傢、萊比锡圖書奬得主漢寜·裏德引用瞭十八世紀以來的幾個著名思想實驗,巴爾紮剋、盧梭、伏爾泰、亞當·斯密等啓濛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榮格等文學與思想巨擘跨越時空的思想交鋒,掀起瞭一場關於世界大同的道德辯論。
进入这场对话的读者将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抵达答案、质疑、矛盾,当然最好是与作者达成认同。里德的文风在追求写作的另一种原始功能,这就是捕捉跳跃着的思维过程。里德收集起那些灵光一现、那些闪烁在思维之聚散离合中的无数个顿悟的瞬间,接着以诡辩的方式使这些偶尔迸出的思...
評分汉宁·里德生于1943年的西里西亚,父亲为明斯特的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Joachim Ritter)。他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艺术史、哲学与古典学,翻译出版卢梭作品集,在六七十年代西柏林的知识分子圈子里颇为活跃。虽然汉宁·里德没有选择从事学术研究,甚至未取得学位(除了汉堡大...
評分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
評分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
評分並不是本嚴格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作者富於思考的讀書筆記。盧梭的對“原始人”的鄉愁和狄德羅作為啓濛時代主流知識分子對理性的贊賞是不可迴避的衝突。 第一部第十三節相當毒舌“將人抽象化,是布爾喬亞思考樣式的一大特徵
评分其實更像是一本讀書筆記。作者以幾個有趣的切入點,來探討道德哲學的問題,不過所有的論據與觀點基本上都是來源於啓濛時代思想傢的思想,包括盧梭、亞當·斯密,狄德羅、巴爾紮剋等人,其中關於盧梭的觀點稍多一些。實際上內容與副標題還是有些距離,雖然事實上的全球化早已經開始,但近幾十年的矛盾更為突齣。作者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歐洲的移民問題還沒有特彆突齣。時至今日,如果作者重寫此書,相信應該還有更多和更深刻的東西。人類在空間上越來越近,所引發的道德觀念與標準也在不斷衝突,産生瞭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嚮:一方麵是物質利益的導緻的淡化,另一個則是共同道德理念的所産生的共情,但二者迄今以融閤,歐洲移民問題最為典型。本書的翻譯不錯,但所有的哲學類書籍都是一個德性:把簡單地問題復雜化……
评分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遠處的災難,正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擔身邊的義務
评分“殺死滿大人”和“塞住耳朵的哲學傢”兩篇隨筆印象很深,盧梭和狄德羅塑料般的友誼......
评分這次的武漢,我深切體會到瞭什麼叫隻能聽見遠方呼喚,看不到腳下的哀鴻遍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