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在路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美国作家,出身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的一个法裔美国家庭,自幼喜爱阅读和写作。从当地天主教学校毕业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橄榄球奖学金,前往纽约就学,在此结识了尼尔·卡萨迪、艾伦·金斯伯格和威廉·巴勒斯。在哥大 就读只一年,便因与球队教练不和而辍学,继而参加美国商船队,由此开启其漂泊生涯。他一生著作丰厚,尤以《在路上》最为知名——这部记录他和尼尔·卡萨迪冒险经历的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让“垮掉的一代”正式走进公众视野,并使他迅速成为当时最为知名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于1969年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因胃出血不治身亡,时年四十七岁。

译者陈杰,四川成都人,文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文学,著有《本真之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小说研究》。

出版者: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杰克·凯鲁亚克
出品人:
页数:423
译者:陈杰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0494827
丛书系列:大鱼文库
图书标签:
  • 杰克·凯鲁亚克 
  • 垮掉的一代 
  • 美国文学 
  • 美国 
  • 小说 
  • 垮掉派 
  • 陈杰 
  • 新译本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 垮掉派的《圣经》,重新定义美国文学的世纪经典

★“垮掉的一代”研究专家陈杰教授全新译本

★ 关联阅读:乔伊斯·约翰逊《小人物:“垮掉的一代”回忆录》

★ 随书附赠:“在路上”硫酸纸书签

*******************

“生命是神圣的,每时每刻都弥足珍贵。我要 继续追逐我的星辰。”

在人生正处于低谷时,纽约的年轻作家萨尔结识了来自西部的青年迪恩,被其无拘无束的探险精神和活力四射的疯狂举止所吸引,从此踏上了横跨大陆的冒险之旅。在1947年开始的四年间,萨尔四次西行,并同迪恩一道远赴墨西哥。他们或开车或搭便车,一路上浏览风土人情、品尝世间百态,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经历身体的狂欢和灵魂的探索。萨尔最后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并安顿下来,而迪恩则一如既往地踽踽独行。

*******************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就像它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鲍勃·迪伦,美国音乐家,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数百万家咖啡吧因凯鲁亚克而开张,数万亿的李维斯牛仔裤因他而被男男女女抢购……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因他而诞生。

——威廉·巴勒斯,“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美国的文化结构在“萨尔·帕拉迪塞”和“迪恩·莫里亚蒂”动身上路之后就与过去截然不同了。

——安·查特斯,凯鲁亚克传记作者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它的出版是一个历史性事件……是凯鲁亚克本人在多年前命名且作为其主要代表的“垮掉的一代”的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就如同《太阳照常升起》比二十年代任何一部小说都更能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一样,《在路上》将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

——《纽约时报》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二十世纪中期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凯鲁亚克用公路替代了河流,用飞速的汽车替代了缓慢的木筏,用追寻自由的嬉普士替代了追寻自由的黑奴……当哈克和吉姆从美国辽阔的主动脉漂流而下,当萨尔·帕拉迪塞和迪恩·莫里亚蒂从美国的腹地呼啸而过的时候,他们都在重塑美国文学之路。

——《纽约时报书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文楚安全译本、漓江出版社2001  翻译得蛮好,至少看起来比台湾版舒服。但其中一些爵士乐手与国内已基本统一下来的见于各音乐期刊及碟片海报上的名字略有出入,不利于按人索碟。统计如下: 1、 P15,查理士.帕克 ,别名“非凡人物”:即CHARLIE PARKER,通译...  

评分

我与“垮掉的一代”第一次结缘,发生在十多年前我在S大求学的时候。 在新校区待了两年,我们回到市区,像笼中鸟重获自由,拥抱崭新的生活。室友跟我同系不同班,有一次他上课回来,跟我们眉飞色舞地描述他们翻译课的任课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如何不拘一格,如何颠覆普通学生对...  

评分

即使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个冬夜,我独自坐到图书馆关门,虽然冻得瑟瑟发抖,胸中却有团火在熊熊燃烧,整个下午和晚上,我都在看一本叫《在路上》的小说,当我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从玻璃幕墙望出去,窗外漆黑一片,而我却只想着,一头冲出去,再也不回来。那个寒冷的夜晚,...  

评分

看了记者对王永年的访谈,忍不住说两句。 译者说不喜欢这本书,并认为它没有多大文学价值,行文结构比较糟糕,还说他与凯鲁亚克,我们都有代沟,他把这本书定性为一本年轻人的书。以凯鲁亚克的出生年(1922)来看,如果他活着的话,比译者还要长几岁,那么这年轻与年老的区别就...  

评分

魏东(www.igovm.com 之生活绘话) (一) 我以为…… 我是在这里开始理解这部小说的—— 是某个事物、某个人或者某个灵魂,在生命的沙漠上追逐我们,并且必然在我们到达天堂之时赶上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那只不过是死亡:死亡必定在我们到达天堂之时赶上我们...  

用户评价

评分

粗读第一遍mark。翻译得很流畅,纸质很棒,这个版本的封面设计也是最吸引我眼球的。这本书跟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结果现在才读,内容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值得多读几遍,永远在路上。

评分

得益于作者强大的描写能力和译者的文笔,小说的节奏感和画面感极好。内容丰富到填满了回程的飞机,书中那些太平洋彼岸的城市已在身后却仍陌生,挥别迪恩和萨尔热烈的激情的疲惫的空虚的梦幻泡影,因为知道明珠不在路上,而在心里。

评分

在读完王永年,何颖怡译本之后,我仍旧对可以带来某种新颖阅读感受的陈杰译本表示喜爱。虽然我对其结尾最后一句的翻译并不满意。如果是这样翻译就更好了 “我想起了迪恩•莫里亚蒂,我甚至想到了我们从未找到的老迪恩•莫里亚蒂,我想迪恩•莫里亚蒂。”

评分

有谁和我一样,是一边听着书中所出现的爵士曼波,并在地图app上标记途径的城市,然后一边把书读完的

评分

如果只是一如前两部中的疯狂贯穿全书,那这部小说可能就真的只是一部没有什么情节的乏味作品。但是第三部的音乐感和第四部的朝圣、乐园与失乐园感,又给人非同寻常的体验,仿佛自己也跟着激越,然后高潮,之后怅然若失。第五部的短短数语读完以后,想起第一部中萨尔·帕拉迪塞带着《大莫纳》上路了,读完第五部才知道迪恩·莫里亚蒂就是“大莫纳”,他们一开始就一直同在。而迪恩在阅读的普鲁斯特,又何尝不是萨尔的感觉之源?粗看似乎没什么情节只一味推进简单叙事的《在路上》,在熨帖翻译的加持下如同水银泻地,真仿佛读出了意识流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