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睿文(Michael Berry)哥倫比亞大學現中國代文學和電影的博士。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兼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麯》《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曆史創傷》《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編著有《Divided Lenses》《重返現代:白先勇、現代文學與現代主義》《霧社事件:颱灣曆史和文化讀本》;中英譯作包括《活著》《長恨歌》等書。曾為電影製片公司擔任顧問和編劇、曾為紅樓夢奬(香港)、金馬影展(颱灣)、鮮浪潮(香港)擔任評委。
著名電影、文化學者戴錦華作序,賈樟柯誠摯推薦;賈樟柯20年電影人生全紀錄,親述從汾陽走嚮世界背後的動人故事;第一手訪談資料、10部重要電影作品、63幅珍貴照片,一代導演的執著與探索,盡錄於此。
【內容簡介】
賈樟柯善於用鏡頭記錄時代中小人物,敘述在超現實的經濟運動中普通 人的悲歡離,是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
本書是著名中國電影研究專傢白睿文對賈樟柯電影的集中訪談,以年代為序,集中探討瞭從《小山迴傢》《小武》到《江湖兒女》等10部重要的電影,也是賈導電影人生的梳理與總結。書中,賈樟柯親述從汾陽走嚮世界背後的動人經曆,分享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傳奇故事、創作緣起與理念;記錄各個創作時期對電影的探索與思考,對於社會、現實的關懷和反思。
通過訪談文字,我們可以也看齣賈導對電影美學、創作理念等的見解,對電影形式的探索,更可見一代電影導演的成長之路。
【名傢推薦】
這本書由我在UCLA與白睿文先生在公開課上的對談發展而來,跨越十餘年的創作記憶。白睿文先生的專注和洞察力對我很有啓發,這是迴望,也是檢省。
——賈樟柯
賈樟柯的電影,自20世紀末端逶迤鋪陳,以一個連續的軌跡,穿行過21世紀最初的20年。自“獨立電影”的倔強、青澀與纔名到崛起的中國電影業巨無霸中的平行坐標原點。這也是一個在對話中顯露齣形態和內涵的故事:關於電影、關於藝術、關於創作與選擇,關於生命之河的急緩、匯流、蜿蜒與水中和岸上的偶遇。
——戴錦華
在賈樟柯的電影作品裏,可以見證本文提到的中國電影史三個階段:社會主義寫實時代、中國電影新浪潮、商業電影的時代。賈樟柯所有的電影裏都可以看到對寫實時代的關懷。實驗性(或稱“新浪潮”或“藝術電影”)一直是賈樟柯偏愛的電影模式。
——白睿文
【本書賣點】
1.著名電影、文化學者戴錦華作序,賈樟柯誠摯推薦。
2.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賈樟柯20年電影人生全記錄。賈樟柯親述從汾陽走嚮世界背後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再現一代導演的執著與探索。
3. 集中探討瞭賈樟柯最重要的10部電影,以第一手訪談資料,63幅劇照及拍攝花絮,深度迴顧賈樟柯的電影世界。
4.深度剖析賈氏電影美學,揭示“故鄉三部麯”等劇情長片的創作秘密,其獨特的文藝見解,為讀者提供一個瞭解中國電影文化的窗口。
5.中外視野下關於電影與現實的深度思考和碰撞。“賈樟柯所有的電影裏都可以看到對寫實主義的關懷。”美國學者白睿文基於對中國文化與電影的研究,對賈導深入訪談,以對話的方式闡釋兩人看待電影與社會的態度。
6.精緻內外雙封,嚴選燙黑工藝,精美雙色內文印刷,圖文混排,版式舒朗雅緻,細膩還原精彩訪談內容,打造舒適閱讀感受。
【編輯推薦】
賈樟柯電影的關注對象是邊緣人群,賈樟柯在電影中創作瞭小武、崔明亮、韓三明、瀋濤等人物,他們的故事也可被視為賈樟柯重新詮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故事。
大學拍《小山迴傢》痛苦而重要的經曆
和朋友21天拍完《小武》的故事
拍攝《三峽好人》的臨時起意
城牆、火車、摩托車、流行歌麯等賈導電影符號
……
這場關於賈樟柯電影的對話
為你呈現一個多元的電影世界
– 之前就在網上見到這書,但因為是台版,在疫情隔阻的今天,真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碰上。(後來才知道簡體版出得更早,但同樣的,疫情隔阻下碰到此書的簡體版也是不容易的吧) – 想不到卻在七份一書店碰上了,不知道是哪家書店入的書呢?好心有靈犀呢。七份一這種玩法有個好處...
評分第一次认识贾樟柯,是艺考时看的《小武》、《三峡好人》;第二次认识贾樟柯,是后来的《山河故人》;第三次认识贾樟柯,是这本《电影的口音》。 贾樟柯在中国电影圈里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没有被90年代以后的电影商业化洗礼,而是坚持拍自己的电影——“贾樟柯式的电影”。 ...
評分俗话说字如其人,说的是通过观察一个人所写的字就能推断出这个人七八分的性格来。但其实,每一个电影作者的风格和味道转化成语言就是“口音”。 对于贾樟柯来说,他所创作的电影有一种特殊的口音,是属于家乡的味道。在这本《电影的口音:贾樟柯谈贾樟柯》中我们得以领略到的是...
評分 評分首先,读这本书之前已经看了不少的访谈,所以在读的时候几乎都可以想象出贾樟柯在说这些话时的语气和神情。不过逐渐发现这些访谈内容都是贾樟柯在几乎各种地方都讲到过的内容,甚至有些是被各种影评人口口相传下来的,我也因此反复咀嚼过了。 在这里就权当整理记录一些贾樟柯人...
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訪談錄,看瞭能更好地瞭解賈樟柯30年來的電影人生,裏邊有很多賈樟柯精彩的電影理念分享,也有很多電影鏡頭、電影細節解讀。推薦!
评分有點不值…隻是采訪式的對談錄,老賈也沒說齣甚新東西,再次重復過去的話而已……奏仄。
评分這本比那本《賈樟柯的世界》有意思,白睿文問,科長答,講每一部電影背後的設想與故事,一直講到《江湖兒女》(2018)。讀完想去重溫某幾部。所謂電影的口音,是處理空間的方法、時間的方法,節奏的方法,也是把創作者自己放到電影中,由此融閤而成的個人風格。
评分在賈樟柯電影自《天注定》正式邁入職業演員常駐的這段新時期,的確非常值得被重新紀錄,因為那正如白睿文所述,期間賈的身份變質,我們急於知道他身上“電影作者、文化産業創業者、人大代錶”的多重身份對他電影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於是這本書的適時齣現,直接迴應瞭人們關於賈樟柯是否背叛自我等諸多疑惑。【42】
评分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不管是經濟環境還是人際關係,都早已不同以往。在時代的變革中有兩種人,一種人能如魚得水般適應各種變化,另一種人無法適應,他們生活在變化帶來的陣痛之中。 賈樟柯更關心的是第二種人,他們不是商業電影中的傳奇人物,他們是我們生命裏總會遇到的生動的人,身上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敏感和自尊,賈樟柯也是用他們的故事來錶達我們自己的生命經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