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全九冊)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佛學 瑜伽師地論 佛教 宗教 玄奘 瑜伽 修行 彌勒
發表於2024-12-25
瑜伽師地論(全九冊)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末世,佛法的正規讀物
評分瑜伽師地論,瑜伽行派也是大慈恩宗經典,最高深的佛經經典。唯識宗,隻穿到三代不是沒有原因的
評分佛學就是數學加心理學之大乘。
評分再刷一遍吧。若說本地分是正文,後麵幾分則可以當索引和詞典用瞭。所以倒著讀也是可以的。
評分雖玄奘法師翻譯略有刻闆,但是此書亦乃修行之大乘。
彌勒,全譯梅特雷耶(Maitreya),又譯為慈氏。彌勒是姓,名阿逸多(Ajita),義譯無能勝。西元前六世紀人,與釋迦牟尼同時。生於印度波羅奈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傢。他生而相好莊嚴,聰慧異常。按印度的習俗,生瞭孩子要請相師看相。相師驚異地說:‘此兒具足輪王相,長大必然要當轉輪聖王’。這話很快傳到國王耳裏,滿朝文武惶恐異常,怕國內要發生政變。急欲覓得此子,加以殺害。其父預感大禍臨頭,即將其匿藏於舅父傢中。及長,舅氏慮其禍終不能免,即令其見佛聞法,從佛齣傢。彌勒由於從小生活在經濟富裕的族氏傢中,齣傢後,依然交遊族姓,喜愛穿著。如國王將一件金縷袈裟供佛,佛將它賜給諸比丘,大傢看到這般華麗的袈裟,誰都不敢要。唯彌勒受之,並天天穿在身上,到處乞食。引起一些比丘議論,他聽瞭根本不放在心上。彌勒在《楞嚴經》裏說:‘憶我往昔,有佛齣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齣傢,心重名利,好遊族姓’《法華經序品》文殊也說他‘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多遊族姓傢’說明他這一習性的養成,並非始於今日,而是有其深刻的曆史根源,由來已久。
彌勒學佛的曆史,比釋迦牟尼資格要老得多。但他因喜好交遊,愛吃穿,而重視慧學。勇猛精進,不如釋迦,結果是後來者居上瞭。在《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裏,釋迦迴憶說:‘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於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無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覺’。‘我以十事緻最正覺:一者所有無所愛惜,二者妻婦,三者兒子,四者頭目,五者手足,六者國土,七者珍寶財物,八者髓腦,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彌勒齣傢後,生活或修學,不與小乘比丘為伍。而與文殊、普賢、觀世音、大勢至等大菩薩同事,所以在大乘法會上,彌勒都占有重要的席位。如《華嚴經》彌勒故現樓閣,而令善財入於法界。《般若護國》為波斯匿王酬量希相,法華會上,而與文殊共任流通。《解深密經》釋迦以瑜伽瞭義之教,傳與彌勒,九百年後,暢弘於世。
釋迦牟尼在他的眾多弟子中,對彌勒總是另眼看待的。他選擇彌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記,“次當作佛”。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議。如在《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優波離問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其人今者雖復齣傢,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說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釋迦牟尼迴答優波離說:‘十二年後,彌勒於波羅奈國,劫波利村,大婆羅門傢,本所生處,結跏趺坐,如入滅定。身紫金色,光明顯赫,如百韆日,上至兜率天,其身捨利,如鑄金像,不動不搖。身圓光中,有首楞嚴三昧般若波羅密,字義炳然。時諸天人,尋即為起眾寶妙塔,供養捨利。時兜率天,七寶颱內,摩尼殿上,獅子床坐,忽然化生,於蓮花上,結跏趺坐,身如閻浮檀金色,長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與諸天子各坐華座,晝夜六時,轉大法輪,度諸天子’。
在優波離等人的眼中,彌勒是一個‘不修禪定,不斷煩惱’,‘未盡諸漏’的一介凡夫。釋迦選這樣的一個人接班,授記作佛,是難以令人想得通的。說明二乘人心懷偏見,對一乘佛道不能望其項背。彌勒精神體現菩薩在艱苦條件下,行菩薩道,著重利他的大乘氣象,於利他中實現自利,完成佛國依正莊嚴。
漢譯大乘佛經,關於彌勒的記載,不勝枚舉,現僅從他的姓名窺知其思想具有兩大特色。
彌勒以修慈心觀而聞名。在《華嚴經•修慈分》裏佛告彌勒,應修慈心,以自調伏。於念念中常修六波羅蜜,修慈心時,未離分彆,未能不起我我所見。當得六種梵天之福。若離分彆,離我我所,此則名為廣大之慈。所有先世所作罪障,皆得除滅,不久當證無上菩提。修慈心觀而上求佛道,是彌勒思想一大特色。還錶現在彌勒於一切時一切處,不起殺想,不啖眾生肉。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說:在過去無數劫時,有一世界,名勝華敷,佛號彌勒。有大婆羅門名一切智光明,聞佛說《慈三昧大悲海雲經》即便信服,為佛弟子,尋發菩提心,誓願未來成佛,亦號彌勒。於是捨傢入山,勤修梵行,八韆歲中,少欲無事,乞食自活,誦持《慈三昧經》,一心不亂。時洪水暴發,不得乞食,一切智光明仙人,已七日不進粒米,生命垂危。時有兔王,母子二獸,為護法久住,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養仙人。兔王母子捨身護法的精神,對仙人教育很大。他看著燒熟的兔肉,即說偈曰:
寜當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
寜破骨髓齣頭腦,不忍啖肉食眾生。
如佛所說行慈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更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製斷肉戒。語已,即投火中,與兔王母子並命,這是慈氏一姓的由來。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瞭彌勒對一切眾生不起殺想的廣大慈心觀,即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寜破骨髓齣頭腦,絕不啖肉食眾生’的堅定立場是絕不動搖的。
佛滅九百年頃,中印度阿瑜遮國,有無著菩薩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參與內院法堂聞法,於彌勒處,受《瑜伽師地論》。晝為大眾宣講,弟子中有不信是彌勒說者,無著為釋眾疑,乃請彌勒降到人間,為眾說法。即於瑜遮那講堂,普施法雨。凡所說法,皆約為頌,無著依頌解釋,乃成彌勒五論。一、《瑜伽師地論》理無不窮,事無不盡,文無不釋,義無不詮,疑無不遣,執無不破,行無不修,果無不證。一百捲,玄奘譯。二、《分彆瑜伽論》,顯觀行說,未傳我國。三、《大乘莊嚴論》,莊嚴大乘,十捲,波羅頗密多羅譯。四、《辯中邊論》,顯主法相,三捲,玄奘譯。五、《金剛般若經論》,顯實相說,一捲,達摩笈多譯。五論立義,罄無不盡。傳承彌勒學說,有無著、世親兄弟。無著造有《顯揚聖教論》,《大乘阿毗達摩集論》《攝大乘論》等。世親造有《攝大乘論釋》、《十地經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頌》等。世親之後,又有護法、安慧等十大論師,廣造諸論,使彌勒之學,極盛一時。
彌勒在兜率天,不動本際,應現十方,若凡若聖,不可限量。傳我國六朝齊梁時傅翕,五代梁唐時布袋和尚是彌勒的化身。
聖地法師,俗傢名李海濤。十五歲入大學,年二十二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鏇在原南京大學校長麯欽嶽教授門下讀博士,中途因發心專誌學佛而棄世學。後到北京協助韓鏡清老居士成立慈氏學會,是韓老的主要助手,並為校對韓老著述《瑜伽九種》、《成唯識論述翼》作瞭大量工作。九八年在五颱山齣傢,法名聖地。後組織校對、編輯、齣版民國“南歐北韓”之一的韓清淨大師的巨著《【瑜伽師地論】披尋記》十冊。十餘年來一直力圖在中國建立那爛陀寺式的道場,一掃中國佛教頹風。
聖地法師曾受過嚴謹的科學訓練,為探尋人生應當之路,89年放棄南京大學天文係在讀的博士學位,由科學、哲學、文化而宗教;由儒學、道學、基督、伊斯蘭而佛學, 由禪學、淨土、密宗、教下而唯識; 由瑜伽大論、深密、般若、華嚴、阿含而歸大論; 己能切實皈依三寶,已發堅固菩提心,已得下手處,已能安心。 聖地法師,依止三寶堅固難摧,願心廣大堅實無動;接慈氏菩薩之福德,引慈氏菩薩之智慧,欲承玄奘大師之法脈; 以慈氏菩薩事業為事業, 以慈氏菩薩之心為心。今欲依瑜珈大論而重樹正法幢,續佛真慧命,利樂諸有情。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
譯本 唐玄奘譯。100捲。但在玄奘以前,已有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10捲(相當於奘譯本35~50捲前半《本地分·菩薩地》,近年來發現有和闐文譯本殘篇)及《菩薩戒本》1捲(相當於奘譯本40~41捲);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菩薩善戒經》9捲(相當於奘譯本《本地分·菩薩地》,和《地持經》相仿,但另有序品)和《優婆塞五戒威儀經》1捲(為《菩薩戒本》的異譯);陳真諦譯《十七地論》5捲(相當於奘譯本第1~3捲,已佚),《決定藏論》3捲(相當於奘譯本50~54捲)等幾種譯本行世。
此論梵本菩薩地部分,1930~1936年間由日本荻原雲來校訂印行。1936年印度羅睺羅於西藏薩迦寺發現此論,錄寫歸印。經校訂,於1957年由加爾各答大學部分刊行。藏文有題名為《瑜伽行地》譯本,分為前十二地(26捲)、聲聞地(20捲)、菩薩地(22捲)、攝決擇(43捲)、攝事(22捲)、攝調伏、攝異門、攝釋(以上三部分不分捲)等八部分。收在丹珠爾中。
內容 全書中心內容是論釋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性質及其所依客觀對象是人們根本心識——阿賴耶識所假現的現象;禪觀漸次發展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禪觀的各種果位。以分析名相有無開始,最後加以排斥,從而使人悟入中道。全書分五部分:①本地分(1~50捲)。將瑜伽禪觀境界或階段分為十七地,即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無伺地、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有餘依地、無餘依地;②攝決擇分(50~80捲)。論述十七地的深隱要義;③攝釋分(81~82捲)。釋十七地有關諸經,特彆是《阿含經》的說法和儀則。初明說法應知的五分,次明解經的六義;④攝異門分(83~84捲)。釋十七地有關諸經,特彆是《阿含經》所有諸法的名義和差彆;⑤攝事分(85~100捲)。釋十七地有關三藏,特彆是《雜阿含經》等眾多要義。初明契經事,次明調伏事,後明本母事。五分中以本地分為重點,後四分主要是解釋其中的義理。
注疏 印度注釋中最古的一種為最勝子等撰,有漢、藏兩種譯本。漢譯《瑜伽師地論釋》1捲,簡稱《瑜伽論釋》,唐玄奘譯。現存藏譯本有《菩薩地釋》,德光撰,燃燈吉祥智、戒勝同譯;《菩薩戒品釋》,德光撰,慧鎧、智軍同譯;《菩薩戒品廣釋》,勝子撰,慧鎧、智軍同譯;《菩薩地釋》,海雲撰,寂賢、戒勝同譯。
中國注疏 現存有唐窺基撰《瑜伽師地論略纂》16捲(為第1~66捲的注釋)、《瑜伽論劫章頌》1捲(為七言頌),遁論集撰《瑜伽論記》48捲,清素撰《瑜伽師地論義演》40捲。另有敦煌本《瑜伽師地論分門記》(已印齣6捲)和《瑜伽論手記》(已印齣4捲),均為唐法成講述,聽者筆記而成。近代有歐陽竟無撰《瑜伽師地論敘》2捲。此外,尚有20~30種注釋已散佚
云何六十二種有情之類?十、女,十一、男,十二、非男非女……【《瑜伽師地論》 卷2:「非男非女」(YBh, T30, no. 1579, p. 288c28) 】 所以已经有阴阳人( androgyne )之别了吗?神奇! 云何六種活命?一、營農,二、商賈,三、牧牛,四、事王,五、習學書算計數及印,...
評分瑜伽師地論筆錄 电子讲义下载 http://fayun.org/index.php/yoga 瑜伽師地論筆錄 MP3配套讲义 下载 http://www.budaedu.org/ghosa/L00066/C007/T0804/index.php?pagenoref=3&lecrno=L00066&pagenoav=1#reflist
評分公元626年,大约在冬季的时候,唐长安来了位游僧。中印度来的,叫BP,全名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很多研究佛学的人向他求教,其中就有玄奘。那时的玄奘还满脑子疑惑。听了BP的讲演,他决定去印度取经。他要去的地方是那烂陀寺,他要取得经是《瑜伽师地论》,他要拜师的人是戒贤法师...
評分公元626年,大约在冬季的时候,唐长安来了位游僧。中印度来的,叫BP,全名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很多研究佛学的人向他求教,其中就有玄奘。那时的玄奘还满脑子疑惑。听了BP的讲演,他决定去印度取经。他要去的地方是那烂陀寺,他要取得经是《瑜伽师地论》,他要拜师的人是戒贤法师...
評分上周新买了一套书,是相传为弥勒菩萨著,唐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书是直接送到办公室的,一位同事拿起来看了一眼,大呼看不懂,不喜欢。我说,那是因为你因缘未到。 佛学里喜欢讲因缘这个词。这几年尤其对这个词有很深的体验。 公元627年,唐玄奘因感当时佛教各派众说...
瑜伽師地論(全九冊)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