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時代

動蕩時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
作者:[日]白川方明
出品人:
頁數:644
译者:裴桂芬
出版時間:2021-10
價格:129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2173439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社會
  • 政治
  • 經濟
  • 時代變遷
  • 危機
  • 衝突
  • 變革
  • 全球化
  • 思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日本央行前行長白川方明,親曆日本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近半個世紀的繁榮與衰退,還原重大金融曆史現場,泡沫經濟膨脹、泡沫經濟崩潰後金融危機、雷曼兄弟破産、歐洲債務危機、東日本大地震……深挖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根源,反思日本高速增長後的經濟及貨幣政策。

2.比起歐美,我們更需要汲取日本的經驗教訓。作為和日本毗鄰的亞洲經濟大國,中國和日本在經濟發展路徑和模式上具有諸多相似之處。日本在近半個世紀裏所經曆的從繁榮到停滯的經曆,對今天的中國是一麵很好的鏡子,可以使中國經濟在邁嚮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中,避免重蹈覆轍,從容應對不確定性。

3.原作曆時四年寫成,譯作曆時兩年精心打磨,豐富的參考文獻,詳盡的注釋,通俗的錶述,可以幫助普通讀者輕鬆閱讀大部頭,深入理解文本,讀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傳導機製,理解大形勢,捕捉新機遇。

4.這本書對中央銀行的所有業務所作的全麵完整的探討,對於從業者、關心金融體係的經濟學傢、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監管監督部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5.為中文版特彆撰寫序言,誠摯緻意中國讀者。

日本經濟曾因其活力和增長而備受世界羨慕,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泡沫崩潰後陷入長期低迷,並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進一步下滑。白川方明自1972年入職日本央行,2008年到2013年擔任行長,在這39年的央行生涯中,參與或近距離考察瞭日本高速增長結束後的重大經濟和金融事件,包括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的泡沫經濟、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崩潰、2008年金融海嘯、2009年歐洲債務危機、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並引發福島核電站核泄露事故,還有圍繞日元升值和通貨緊縮的種種問題。

在這本書中,白川方明帶領我們迴顧瞭那個動蕩的時代,站在貨幣政策決策者角度,以全球視野反思日本經濟和貨幣政策,包括如何管理危機,如何與通貨緊縮、日元升值、經濟低迷做鬥爭,如何與政府、政治傢、産業界、媒體等的溝通交流,等等。這些經驗和教訓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從容應對不確定性、避免重蹈覆轍具有寶貴的藉鑒意義。此外,作為一國央行行長,從更高視角對貨幣、財政政策進行解讀,對於普通人讀懂政策製定路徑,理解大形勢,捕捉新機遇,也具有重要啓發。

作者簡介

白川方明,日本央行第30任行長(2008—2013),日本經濟學傢。

1949年齣生,1972年東京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同年進入日本銀行。1975—1977年由日本銀行公派到芝加哥大學留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迴日本後曆任日本銀行信貸機構局信貸機構科科長、計劃局計劃科科長、大分支行行長、審議負責人,2002年就任日本銀行理事。理事任期結束後曾獲聘京都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2008年3月齣任日本銀行副行長,2008年4月—2013年3月任行長,為該行第30任行長。2011—2013年任國際清算銀行(BIS)理事會副主席。2013年9月成為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部特任教授,2018年9月起至今任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部特聘教授。

著有《現代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日本經濟新聞齣版社,2008年)、《泡沫經濟與貨幣政策——日本的經驗與教訓》(閤著,日本經濟新聞齣版社,2001年)。

目錄資訊

譯者序
中文版序
序章 動蕩的5年
第一部分 日本銀行職業生涯的形成期
第1 章 日本銀行職業生涯的起步
1972年入職日本銀行,在這裏度過瞭我職業生涯中的39年,受到瞭眾多前輩、同事和後輩的關照,學到瞭重視經濟理論、注重與實務工作者交流,形成瞭以銀行業務為齣發點的思維方式,並體會到瞭重視全球關係網絡的重要性。
第2 章 泡沫經濟
過去發生的事件作為集體迴憶傳承下來,會對這個國傢的經濟政策運行産生重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的泡沫經濟、其後的泡沫崩潰以及金融危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發生的此類事件。
第3 章 泡沫經濟崩潰與金融危機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崩潰。起初人們並沒有充分認識到衝擊的嚴重性,但很快整個經濟和社會都受到瞭極大影響。90年代後半期又齣現瞭嚴重的金融危機,導緻實體經濟衰退。從那時起,以海外學者為中心對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展開瞭猛烈批判。
第4 章 修訂《日本銀行法》
修訂《日本銀行法》的原動力可以說既有對20世紀80年代泡沫形成原因的反思,也是順應瞭世界範圍內齣現的中央銀行獨立性潮流,更重要的是對大藏省權力過度集中的反感。
第5 章 零利率政策與量化寬鬆政策
日本短期利率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事實上已經降至零,但直到1999年2月纔正式實施字麵上的零利率政策。2000年8月,在意見分歧相當大的情形下,日本放棄瞭零利率政策,而由於互聯網泡沫崩潰導緻瞭世界性經濟衰退,日本銀行於2001年3月采取瞭量化寬鬆政策。
第6 章 “大穩健” 幻象
2004—2007年間齣現瞭全球性經濟繁榮,其特徵是高增長率、物價穩定、低波動性,當時的經濟也被稱為“大穩健”。依托良好的經濟錶現,政策當局和經濟學傢增強瞭自身對貨幣政策理論與實踐的自信。最終意識到這是反映世界性泡沫膨脹的虛假繁榮時,已經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
第二部分 行長時代
第7 章 就任日本銀行行長
2008年3月21日我接受瞭日本銀行副行長任命,同時就任代理行長,約3周後的4月9日就任行長。從就任代理行長起,作為事實上的行長開始瞭繁忙工作。很快,同年9月就迎來瞭暴風雨般的雷曼危機。
第8 章 雷曼兄弟破産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産事件導緻世界金融係統一時瀕臨崩潰,由於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及時采取瞭積極的應對措施,總算避免瞭最壞事態發生。本章將時鍾暫時迴撥到我就任行長之前,從美國房地産泡沫崩潰說起。
第9 章 通貨緊縮輿論的高漲
2009年春季開始全球金融市場狀況發生瞭變化,金融體係漸漸趨於穩定。與此同時,實體經濟也停止下滑,而迴歸到正常增長軌道仍需要時間,其後進入瞭漫長的“虛幻的黎明”階段。2009年9月,日本國內民主黨政權組閣,11月發布瞭“通貨緊縮宣言”。
第10 章 日本經濟麵臨的真正問題
隨著日本經濟復蘇,圍繞通貨緊縮的爭論有所平息,但總體上還是呈激化態勢。外界要求日本銀行實施大膽寬鬆貨幣政策的呼聲與日俱增。日本銀行認為,如果不能搞清楚日本經濟所麵臨的真正問題,就很難平息這場要求日本銀行實施大膽貨幣政策來擺脫通貨緊縮的無謂爭論。
第11 章 歐洲債務危機
歐洲債務危機對日本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産生瞭重大影響。危機的起因是希臘大選後新政府公開宣布前政府的財政收支統計造假。之後危機呈波浪式不斷嚮周邊國傢擴散,而且愈演愈烈。
第12 章 “ 全麵寬鬆政策”
2010年10月日本銀行齣颱瞭被稱為“全麵寬鬆貨幣政策”的加強版貨幣寬鬆框架,以降低“稍長期”利率水平為目的,不僅購買長期國債,甚至破例地開始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高風險資産。
第13 章 東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發生瞭本國地震觀測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地震。以三陸海岸為震中的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岸地震、其後的海嘯以及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麵臨的最大危機。日本銀行舉全行之力實現瞭最重要的金融市場穩定並維持瞭金融係統正常運行。
第14 章 “ 六重苦” 與“ 貨幣戰爭”
我擔任行長的大部分時間裏,日元升值都是重要的政策焦點。雖然外界要求日本銀行采取通貨緊縮對策的壓力很大,不過要求阻止日元升值的政策壓力更大。匯率與貨幣政策的關係問題就像“貨幣戰爭”一詞所顯示的,是國際經濟政策討論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第15 章 財政的可持續性
我剛就任行長時,日本就是發達國傢中財政狀況最為嚴峻的國傢,之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導緻的經濟活動下滑、老齡化帶來的社會保障相關支齣增加,以及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巨額財政支齣等,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國債占GDP比重持續上升。
第16 章 謀求金融體係的穩定
很多人都是在經曆瞭泡沫經濟和泡沫崩潰後的金融危機纔意識到金融體係穩定的重要性。為防範金融危機,或者是預防可能導緻金融危機的“金融失衡”,加強金融機構的監管和監督以及齣颱適當的金融政策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17 章 政府·日本銀行的共同聲明
2012年12月16日,日本眾議院總選舉,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取得瞭壓倒性勝利。在選舉戰中安倍強烈要求政府與日本銀行構建協作框架,實施大膽的寬鬆貨幣政策。考慮到這一主張獲得瞭國民絕對支持,以及具有獨立性的日本銀行實現貨幣穩定的使命,在極度痛苦地權衡後,我判斷日本銀行不得不與政府聯閤發錶一個共同文件。
第三部分 中央銀行的使命
第18 章 中央銀行的作用
前文以日本經濟為中心分析瞭國內外宏觀經濟方麵的種種經曆、中央銀行政策的影響及其所發揮的作用。當然,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裏想重新思考一下中央銀行的作用是什麼。
第19 章 非傳統貨幣政策
圍繞貨幣政策運作的尖銳意見對立不僅僅齣現在我任行長期間,而是貫穿於我在中央銀行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在製定貨幣政策過程中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特彆是在民主社會中中央銀行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第20 章 國際貨幣製度
全球金融危機的經曆錶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許多地區發生的嚴重經濟動蕩,幾乎都與國際資本流動所引發的問題有關。當前,比起大刀闊斧地改革國際貨幣製度,更具有現實性和重要意義的是各國中央銀行之間加強意見溝通,強化銀行業務方麵的閤作。
第21 章 “ 失去的20 年” 與“ 日本的教訓”
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日本經濟經常被說成“失去的20年”,且從中總結齣“日本的教訓”之一就是泡沫經濟崩潰後中央銀行應該迅速采取大膽的政策措施。但是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很多發達國傢就是采取瞭這樣的對策,卻還是遭遇瞭與日本完全相同的境況,可見有必要重新審視“日本的教訓”。

第22 章 獨立性與問責製
中央銀行為瞭適度運作貨幣政策,獨立性與問責製構成的公共治理框架尤為重要。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時間跨度短期化的壓力無處不在,有必要深入思考獨立性的真正含義。
第23 章 中央銀行組織
在適當運作貨幣政策方麵,中央銀行必須得到社會的信賴,這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構建一個值得信任的中央銀行,對於實現貨幣價值穩定,乃至經濟穩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最終章 永不終結的挑戰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读白川方明的《动荡时代》 本书的作者曾任日本央行的行长,并且整个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在日本央行——日本银行——中度过的。仅仅基于此原因,这本半回忆录性质的著作都非常值得阅读。并且,作者虽然绝对可以算是科班出身的金融界专业人士,可是在本书中的笔触相当地浅显(相...  

評分

日本金融危机不想我们大多数认为的,和广场协定没特别大的关联关系。 金融危机的过程:宽松货币政策->房产、股票等资产价格暴涨->集体暴跌->不良债务增加->个人破产->小金融机构破产->大金融机构破产->裁员、截流 这里最好的政策是控制资产全线暴涨这一步...

評分

来源:平安研究 日本是二战后第一个由发展中经济体跨入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中速增长-长期停滞”的换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遭遇美国战略遏制、人口的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产业结构的变迁等,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借鉴。 0...  

評分

日本金融危机不想我们大多数认为的,和广场协定没特别大的关联关系。 金融危机的过程:宽松货币政策->房产、股票等资产价格暴涨->集体暴跌->不良债务增加->个人破产->小金融机构破产->大金融机构破产->裁员、截流 这里最好的政策是控制资产全线暴涨这一步...

評分

来源:平安研究 日本是二战后第一个由发展中经济体跨入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中速增长-长期停滞”的换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遭遇美国战略遏制、人口的老龄化、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产业结构的变迁等,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历史借鉴。 0...  

用戶評價

评分

前任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對自己銀行員生涯的迴憶錄,內容其實充滿瞭對日本銀行政策的辯護,以及對日本政府和企業包括社會對央行貨幣政策乾涉的憤怒,還有就是對央行能否保持獨立性的迷茫,閱讀需要門檻但值得一讀。

评分

內部人視角看中央銀行。日本確實是非常規貨幣政策執行的大型實驗室,所嘗試過的政策的範圍和規模都令人驚嘆,但所引起的關注比美國的量化寬鬆等要小得多。 還有一點小感慨是,在談論機構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組成機構的個體,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微妙博弈。

评分

研究日本過去四十年經濟曆史的絕佳著作。作者作為日本央行的經濟學傢和高級官員,有著不同於學者和其他市場觀察者的“政策製定者”視角。作為一名中國讀者,在讀第二章“泡沫經濟”和第三章“泡沫經濟崩潰與金融危機”時,不自覺得會冒齣“陽光下無新鮮事”之感……中國經濟正在經曆從高速增長正嚮穩定增長過渡,這一轉換過程如何駕馭?持續的債務“去杠杆”壓力如何化解?人口的快速老齡少子化問題又如何應對?這不得不讓關心中國經濟未來走嚮的人心有憂思。

评分

作為為數不多的審慎派,作者的核心觀點就是通縮不是貨幣現象,而是日本老齡化和企業競爭力下降帶來的潛在增長率下降,因此彆老賴我不大放水!另外一個有趣的觀點是民主國傢政府傾嚮於逼迫央行放水的短視行為,因為放水可以取悅選民,這更說明瞭沃爾剋的偉大,也解釋瞭PBOC在疫情後的剋製。

评分

過於教科書化。而且不斷在為國傢自己洗白。 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泡沫化時需要調整發現路徑,要不會齣問題。齣瞭係統性風險,要有大膽積極的貨幣政策,防水。除瞭美國其他國傢會讓民眾生活睏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