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作者徐霞客自22岁开始出游,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十四省,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地观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详细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迹所至、观察所得。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游记,同时也是历史实录,其旅游之专、行程之长、篇幅之巨和内容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中华书局的普及本是全本,但是纸张不好、没有注;书局的经典藏书本则是选本。这个是全本,有简单注,横排,纸张、印刷都可以。
评分首先是版本,我是中华书局的版本,2009年三月第二次印刷,纸很薄,很脆,绝谈不上精美. 内容说实话没有全部看完,只挑选了自己也去过的几个地方.中国文人对于景物的描写充满想象力和比拟,所以基本上不知所云,也许是我的抽象思维能力太差了吧.
评分我想起了当年明月最后说到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
评分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这本书了,没有及时看,真是遗憾啊! 300年的游客,还有他记录的山河——这是我对这本书保持强烈阅读欲的原因。 另外,我买的是中华书局出的原版古籍,读书要读原版,这是我一贯的习惯。 期待阅读启发……
评分那个时代的语言,记述了旅途。但是不好读,虽然是明代的浅显文言文,但是未必比史记易读 反正我没有读完,难点主要是地理知识,读着读着就乱了,没有参照物,没有方向了。估计如果自己走这种山路,早就迷路了吧。呵呵,心想还是要行万里路之后才能读懂吧
【补签】经典。
评分《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今已定为中国旅游日。
评分详尽地记录了他毕生大部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第一卷十七篇游记反映了徐霞客五十一岁前的主要游踪。这一时期,他已遍游名山,考察了包括天台山、雁宕山(今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众多山岳,积累了观察山川地貌的丰富经验。自五十一岁起,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出游时间最长、行程最远、也是最后一次旅程——他的西南之行。《游记》的第二卷至第十卷,都是对这次历时四年、艰苦卓绝而又大开眼界的西南之行的翔实记述。其所记,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搜奇剔胜;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产、手工业、居民点、物价的记录;从民情风俗的观察,到民族关系、边陲防务的关注……范围之广,记述之细,考校之沉实,文字之流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评分文字有点儿难,大部分读不懂。古文底子不行啊。
评分详尽地记录了他毕生大部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第一卷十七篇游记反映了徐霞客五十一岁前的主要游踪。这一时期,他已遍游名山,考察了包括天台山、雁宕山(今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众多山岳,积累了观察山川地貌的丰富经验。自五十一岁起,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出游时间最长、行程最远、也是最后一次旅程——他的西南之行。《游记》的第二卷至第十卷,都是对这次历时四年、艰苦卓绝而又大开眼界的西南之行的翔实记述。其所记,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搜奇剔胜;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产、手工业、居民点、物价的记录;从民情风俗的观察,到民族关系、边陲防务的关注……范围之广,记述之细,考校之沉实,文字之流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