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作者徐霞客自22岁开始出游,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十四省,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地观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详细记录了徐霞客毕生大部分行迹所至、观察所得。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游记,同时也是历史实录,其旅游之专、行程之长、篇幅之巨和内容之丰富是无与伦比的,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还是好看的,不是太多不认识的字,哈哈。但是读的时候一直在算他一天走多少路,很佩服,山路,路况绝对没有我们现在好,但是他真的太能走了,走那么快! 还没有看完,看得挺慢的,古文还是很精练,几个字就把好多事情说清楚了。
评分那个时代的语言,记述了旅途。但是不好读,虽然是明代的浅显文言文,但是未必比史记易读 反正我没有读完,难点主要是地理知识,读着读着就乱了,没有参照物,没有方向了。估计如果自己走这种山路,早就迷路了吧。呵呵,心想还是要行万里路之后才能读懂吧
评分这部家乡先贤的大作,我断断续续也看了大半年了。趁年尾休假的机会看完它,用它来了结今年的阅读,倒也不错。年头的张岱,年尾的霞客,都是爱玩会玩而且玩出名堂的文人,这一对也算是有始有终。 痴爱旅游的人,现代当然更多,比如九十年代被誉为“当代徐霞客”的余纯顺,还有后...
评分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
评分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
文白对照着读,慢慢读完了。没有现代散文描写的那么细致生动,但是就当时情况来看,这绝对的了不得人和了不得文章。明朝,没有高铁,没有汽车、没有什么的好路,纯粹步行,骑马,赶骡子,背着干粮,住宿道馆寺庙,完成这样一次次的出行,并且记述下来,是多么困难啊! 对着文章里面的地名,我一一在地图上搜索这看,有些已经隐没于历史之中,但有些至今还是这个名字。 登嵩山,卢崖,达摩象,现在站在这些地方,想想几百年的明朝 有同样一个人也站在这里感慨,看风景,哎,这是什么感觉啊!不变的是风景,变的是世代更替,边的是看风景的人。 想想有一个人 和你一样的在某处看风景,心里莫名的感慨,徐霞客了不得人物!
评分以前是無以倫比的喜歡,知道徐霞客這傢伙人品問題後,就勃起不能了
评分乡村小学新建了图书室,第一本借的就是这个书,印象深刻
评分详尽地记录了他毕生大部分行履所至、观察所得。第一卷十七篇游记反映了徐霞客五十一岁前的主要游踪。这一时期,他已遍游名山,考察了包括天台山、雁宕山(今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众多山岳,积累了观察山川地貌的丰富经验。自五十一岁起,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出游时间最长、行程最远、也是最后一次旅程——他的西南之行。《游记》的第二卷至第十卷,都是对这次历时四年、艰苦卓绝而又大开眼界的西南之行的翔实记述。其所记,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搜奇剔胜;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产、手工业、居民点、物价的记录;从民情风俗的观察,到民族关系、边陲防务的关注……范围之广,记述之细,考校之沉实,文字之流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评分价钱真合算……日记看多了会想知道日记外的事 徐宏祖写的两百万字情书现在只剩下十分之一啦T 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