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1.0到农业4.0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4-10
从农业1.0到农业4.0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总体挺好
评分#学习心得#“三农问题”研究领域大佬—温铁军教授的新作。本书给出了从“农业1.0”到“农业4.0”演化的分析和路径,提出“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走出困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向往的美国大农场模式的规模化生产,其实是一种单产效率并不高,且资源消耗严重,非常依赖补贴的模式,很难复制。中国农业的发展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子。
评分本书的思路和框架都不错,包含了挺多的材料和案例。即使对作者观点完全不感兴趣,这些材料也值得扫一遍。只不过材料的引用有错漏,必须要扣点分。这些错漏并不影响本书的论述,也没用故意犯错来让自己的思路显得正确,纯粹是笔误一类的低级错误。读者读的时候应该小心一下。。。因为有些数据涉及德国,所以我一看就是错了。。。
评分本书的思路和框架都不错,包含了挺多的材料和案例。即使对作者观点完全不感兴趣,这些材料也值得扫一遍。只不过材料的引用有错漏,必须要扣点分。这些错漏并不影响本书的论述,也没用故意犯错来让自己的思路显得正确,纯粹是笔误一类的低级错误。读者读的时候应该小心一下。。。因为有些数据涉及德国,所以我一看就是错了。。。
评分得到听书 温铁军教授的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其实,解决农业问题,不只是解决吃饭问题,还关系“国本”。 这不是在刻意夸大。温铁军教授在书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长久以来,我们在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主义的道路上奋进,成绩瞩目,但粗放的数量型增长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失衡,工业、商业和金融资本过剩,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风险加大,更容易遭受国际波动的影响。而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抓手,这就是振兴乡村,发展生态农业,让我们重新重视占中国土地面积70%以上的乡村地区。 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民政部、国家林业草原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以人类文明发展受气候变迁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竺可桢假说破题,以最新的“浙江人”考古发现为重要依据,从宏大的历史和地理视角论述了气候变迁、各大洲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于农业多样性起源的深远影响。全书不仅对于农业发展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于近代以来世界农业发展模式三分天下的格局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更从国际比较的视野介绍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经验。
《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2022-14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承载整个社会的基础产业,只有土地中产出了足够多的粮食,才能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来从事其他产业,可以说,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农业科技的革新。生态农业无论从政治正确上,还是从可持续上来说无疑都是正确...
评分 评分《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2022-14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承载整个社会的基础产业,只有土地中产出了足够多的粮食,才能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来从事其他产业,可以说,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农业科技的革新。生态农业无论从政治正确上,还是从可持续上来说无疑都是正确...
评分本书是温铁军教授团队历时3年的研究成果,是继《八次危机》《去依附》《全球化与国家竞争》之后的又一部重磅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经发生了重大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布局。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
评分《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2022-14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承载整个社会的基础产业,只有土地中产出了足够多的粮食,才能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来从事其他产业,可以说,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农业科技的革新。生态农业无论从政治正确上,还是从可持续上来说无疑都是正确...
从农业1.0到农业4.0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