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1950 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 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 年至 2013 年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获选第一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著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旨在为传统祛魅,对新世纪以来,国人趋之若鹜的国学热做历史角度的分析。语言轻松幽默,言说的背后又带有对当代文化的关切。是可读性与内容扎实兼备的六篇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来,治学研究的当行本色。从周边看中国,何以中国,这些当下读书界耳熟能详的命题,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一种自我定位。这里面的八篇文章,正是在这个支点上展开,有对中国典籍,特别是地图的新认识,也有多包括朝鲜、泰国(暹罗)、缅甸的新知。读来引人入胜。第四部分,名之曰游学,是作者连续三年在美国普林斯顿交流的侧写,它展现的是历史学人更为感性的一面,历史学家看历史学家,是抛去故纸堆后的英雄相见欢。第五部分,可谓之曰治学,与第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呼应。在多年的教学中,葛兆光对人文学科、学术史、思想史都有自己的新的体验,这些体验大都是创建,也是痛定思动的反思,对后来人是一种启迪。最后,一部分写作附录,其实也可叫前史,从葛兆光的来路身世,谈到他的求学,以及研究。像是他个人的一个自画像和小传。
本书是葛兆光先生应诗人北岛邀约的随笔结集,因为是随笔,所以本书的行文并未过于学术化,读来颇为顺畅,不过正如葛先生一贯的风格,其论说的事物却使得身处其中而不知的人们重新再去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本书的书名来源于题解中所说的:胡适所谓“历史是一个随人打扮的小...
评分 评分《到后台看历史卸妆》是一本随笔杂文合集,记录了葛老师对社会、学术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思考。读完一个感受,葛老师的文笔像鞭子,力道看似不重,但相当狠辣有力,抽在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自以为是、盲目自大的人身上,挖苦讽刺了很多当代中国人尊古贱今、以天朝自居、井底之蛙...
从文风上看不学术,所以反而显得意料之外地适读。一些有意思而且有启发性的内容,比如,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好像比乾隆皇帝晚得多,好像华盛顿是现代人,乾隆皇帝是古代人,而且很早很老的古代。但事实上他们是差不多时代的人。影响我们判断的是制度,确实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的,清朝仍属封建制度,但美国立国之初是精英建国,三权分立,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评分历史随笔
评分不要用看学术论文的心态看随笔,你会发现它很不错!
评分学问,见识,文笔,高山仰止。校对有些瑕疵。
评分你发这些有什么目的?谁指使你的?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背后是谁,发这些想做什么?你在讽刺谁?想颠覆什么?破坏什么?影射什么?回答不上来?那么跟我走一趟.jpg蛰伏已久的老缓则了(雾)满腹牢骚,一肚子不合时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