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與方法就是寫哲學史的必要條件;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則寫齣來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學史」。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是當今哲學泰鬥勞思光在中國哲學方麵最重要的著作。透過其獨特的「基源問題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將上下數韆年中國哲學的內涵,條分縷析呈現在您的眼前。本冊主要介紹古代中國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傢學說。其中每一章節,皆有深入淺齣的說明,其內容正是中國哲學的深層內涵。
在考证方面,劳老此著确实详实,但是在阐明哲学家思想时,带有个人评判的色彩,所以建议读者在看时,切不要随着这种批判性、断定性的观点所引领,注意他的论证思路和哲学表达即可。全书整体来看,分四卷,在体例分配上,有其独特之处,为何可成为哲学专业的经典,我想大概跟劳...
評分劳思光的哲学史是几年前在国学论坛上征西大将军推荐的东西。终于等到新版,买来一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孔子写得非常详尽,感觉到资料非常丰富,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很多,也很新。 老子写得太简单了,只写了相生相克,而对于宇宙观,道论等等基本上无视。庄子更夸张,读完之后...
東不成西不就。
评分哲學史與哲學之關係,若以知識論的框架來把握,既要凸顯曆史的真實,又要明晰哲學思想從萌芽至成體係的內在理路。勞思光先生嘗試改變傳統哲學史的立論編纂模式,以分析兼取綜閤的思路,把哲學的發展脈絡作一清晰的呈現。此捲有關先秦哲學的部分,史論結閤,史學考證聚焦諸子係年學說先後,立論部分側重各傢各派理論的內在論說過程,不是發生學意義的梳理,而是其所稱基源問題的考察方式。
评分此前讀過大陸各種中哲史,但直到讀勞思光這一本纔真正受益,他對百傢思想的得失評價直接提升瞭我理解中哲思想的眼光水平2333
评分老子考證尤為精彩!稍有微瑕在於荀法墨兩節並不大經意,有失一貫的細緻與體例。
评分基源問題研究法(突然很好奇颱灣是怎麼看待新儒傢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