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
曼徹斯特大學英文系教授,英國國家學術學院院士。近期著作包括 Holy Terror (2005)、The English Novel: An Introduction (2004)、After Theory (2003)、Sweet Violence: The Idea of the Tragic (2002)、The Idea of Culture (2000)、The Illusions of Postmodernism (1996)、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1996; 1983) 等。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說是「死亡」、「欲望」、「沉思」,都太沉重。
其實,每個人就像是爵士樂團的一員,而生命就是一場彼此襯托的即興演出。
在今日,想討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大概只會惹來一陣訕笑。
有人覺得這是個迂腐八股的問題,畢竟,我們不是都知道「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嗎?有人覺得這是個無聊可笑的問題,根本沒什麼好問的,只要Google一下,就知道答案是「42」。
確實,這是個荒謬的問題,但或許它的荒謬之處,正在於儘管我們已經世故到明白它不可能有答案,心中卻還是天真到令人尷尬地想知道:
這一切,究竟所為何來?
文學理論大師伊格頓自稱「冒著被歸類為研究尼斯湖水怪等無聊問題的怪異學者的風險」,秉持一貫的幽默、機智與反諷,從分析「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本身的意義開始,探討了從古自今的各種答案,最後還不惜厚顏地提出他自己的答案:生命的意義是--爵士樂團。
特里·伊格尔顿著《人生的意义》简评 厄内斯特·德姆西 著 吴万伟 译 http://www.law-star.com/cacnew/201008/405062776.htm 探讨像“人生的意义”这样一个庞大的哲学话题是需要胆量的任务,不仅因为这个问题在热衷技术和商业的时代里听起来有点自命不凡,矫揉造作,...
评分很爱斑斓阅读,这本也翻开看。 书名很大,怀着不知名的情绪就打开看了。 我只能说前三十页我还勉强follow上,至第66页的时候(我只看了前面的中文部分)就感觉有点在逼着自己阅读了……洗了个澡又读完了最后一部分,诧异地发现,作者在最后一部分(part 4—人生是你创造的吗?...
评分第一页中伊格尔顿说“我至少可以保证的是,这是少数几本以‘人生的意义’为书名,却没有讲述罗素和出租车司机那个段子的著作之一。” 译者没有注解,反正我对这个段子是不熟悉啦。特意翻检出来,仅供其他读者参考。 在Baggini的What's it all About?这本书的导论中有介绍:...
评分 评分哲学家有一个惹人讨厌的习惯:喜欢分析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我也准备以分析问题的方式开始我的论述。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伪命题?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答案,或者它只是一个伪命题,类似于传说中的牛津大学入学考试题目,题目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好问...
“什么叫爵士乐团?就是大家都在这个爵士乐队里面,没有指挥家没有总谱,大家自由演奏,非常即兴,非常快活,但是偏偏又能配合得相当好。这就像什么?就像我们美好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也可以这样,没有任何强制压迫压在我们头上,每个人都自由自在,但是这个自由却不是不顾他人的,而是我们透过跟别人的自由互动,形成一个更美妙的总体。我们一方面自由实践了,自我实现了,另一方面这个自由却又是每个人都能够共享的。”
评分當偏激的老頭兒開始掉書袋,誰讓他是泰瑞伊格頓嘞。
评分再活一辈子,我一定去学贝司
评分哲学入门书,因为是港版的,一直没买,感谢汕头大学图书馆!
评分新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哲學。全書不乏精采的推敲雄辯,結論卻止步於老生常談:生命的意義是博愛。這玩笑開得太大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