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行之有效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迴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他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颱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武則天傳(林語堂文集)》內容簡介:武氏於練盡責,頭腦清晰,在宮中專管太宗皇帝的衣庫,自然非常稱職。武氏亭玉立,極其健碩,臉方,下頜秀美,兩眉明媚,兩鬢微寬,有自知之明,料事如神,治事有方。
她對文學藝術並不十分愛好,她隻曾受過普通的教育。皇宮的事情,她很感興趣,朝廷上例行的公事,她似乎很懂,她對周圍的情形也很瞭然。
隻要是專製獨裁,無不需要恐怖屠殺。她那肆無忌憚的野心是消滅大唐,建立自己武姓的天下。換句話說,她自己正是那個最大的叛徒,正在策劃規模最大的反叛。
世事雖復雜萬端,然自古至今似乎有一個萬古不變之法存乎其間,亂必返乎治,變終返乎常,天平如日月星辰,雖然一時為雲霧所遮,終會否極泰來,得以復其常態。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循環,惡有惡報,正義終得伸張於天下。
武後是個傑齣的女人,這個無可否認。除去瘋狂熱衷於權力,極端自尊自大以外,頭腦非常清楚,非常冷靜,個性聰敏而堅強。在她生活裏最後的十年,性格已漸見寬容,胸襟亦漸見開闊,但對政權仍把持過甚,不得不說是一樁遺憾。
有時候,她的暴亂奢侈,她的剛愎自用,看來甚至滑稽好笑。她愛生活,生活對她一如遊戲,是爭權奪勢的遊戲,她玩得津津有味,至死不厭。但是,到瞭終極,她所選擇的遊戲,並不很像一個頑強任性固執己見的婦人統治之下的一段正常的曆史,倒特彆像一齣異想天開的荒唐戲。
打死我也不会预先想到,号称中国近代文学巅峰之一的林语堂,居然用这样的手法写完了他的大作《武则天传》,其内容之直白用笔之枯燥乏味,几乎味同嚼蜡;其意境之坦诚倾向之明确无疑,简直就是控诉。其中鲜有现代文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也没有委婉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什么缠绵动...
評分看书中最后林语堂是怎么评价武则天的:中国历史上最骄奢淫逸,最虚荣自私,最刚愎自用,名声坏到极点的皇后。 若不是之前我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熟悉,还真以为武则天就是一个“毁天灭地”的恶魔。 他通篇在诵扬李世民,而且把李治写成了一个存在感极低,又软弱无能、感情用事的...
評分读完这本书让我觉得非常诧异,在我印象中林语堂是一位文学大家,所以看完了苏童的《武则天》之后,看到了这本《武则天正传》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了。前半段的时候,我还在想同一个历史,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写起来差别这么大。然而越读到后面,越觉得作者偏见之大。作为一...
評分《武则天正传》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用了一个李唐氏后裔的口吻来写。毫无疑问,李唐后人无一不对武则天的“篡权”行为恨之入骨,林语堂也可借李氏后人之口,将自己对武则天的恨、厌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又理所应当。 通篇对武则天的定性大多是残暴、淫荡、恶毒、...
評分这是我读书读得最气愤的一次,甚至难以继续读完这本书。身为一个大家,既然将书名定为正传,至少应保持中立者的姿态还原读者历史,即使无法切实还原,至少也应该在下笔之前有所考证。可这本书读下来,满是偏执与诋毁。一代女皇,功过自有读者自己评定,一个大家就这样定义一代...
以一個親曆曆史者的口吻書寫。事跡介紹的比較簡潔,總感覺作者對武則天抱著批判的態度。和以前看到的另一本傳記事跡一樣,但是感情色彩沒有這本書濃。
评分把它當曆史書你就輸瞭
评分以一個親曆曆史者的口吻書寫。事跡介紹的比較簡潔,總感覺作者對武則天抱著批判的態度。和以前看到的另一本傳記事跡一樣,但是感情色彩沒有這本書濃。
评分推薦看原版,句式用詞靈活多變,是英語愛好者初學者的好教材。
评分把它當曆史書你就輸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