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体近似五代史述评。作者带我们进入那段让人眼花缭乱的走马灯时代,评政治,评用兵,评道德,评时代命名和历史写作,评梁唐晋汉周的人物……,写法夹叙夹议,路数非驴非马,观点独树一帜,屡翻历史大案,却又高见迭出,视野开阔。书中对“忠”讨论颇多,读来不免想到克罗齐那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吴思语)
当也夫以强烈的个人兴趣、深刻的问题意识转向历史写作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双在“专业”之外的另类的“异业”之眼,在平实的叙事中读到的是作者敏感的疑惑、思考、判断以及犀利的思想锋芒。没有任何的藩篱约束,有的是专、杂、通共存的天马行空和出自个体生命体验的历史感与历史想象。这样的历史阅读文本在今天尤为难得。(李公明语)
宦官是帝制肌体上的毒瘤。中国两千余年中,对宦官的讨伐史不绝书。但讨伐聚焦于宦官,统统无涉皇权。这种讨伐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歧视。通过歧视,讨伐者们在心理上抬高了自己,麻痹了自己,漠视了自己其实也在帝国的驯化与奴役的连续谱中。(书中作者语。这是第九章“阉人与宦官”,也是全书的最后一句话)
1950年生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退休教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评分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评分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评分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评分开篇两章分别评点帝王和将士,最后两章分叙乐师与宦官。第五章臧否文臣,第六章专论冯道,其余三章分别讨论忠臣观、正统观和天命观。相比于专治断代史的职业史家,作者视野宏大,笔力精到,上下古今,爬梳史迹,每每如老吏断狱般指明要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