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1947—),颱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錶人物。1985年執導《童年往事》,獲第二十二屆颱灣金馬奬最佳原著劇本奬,第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奬,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奬。1986年執導《戀戀風塵》獲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奬、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奬。《尼羅河的女兒》獲1987年意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彆奬。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獲第二十六屆金馬奬最佳導演奬,颱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奬、導演特彆奬,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奬。其後作品有《戲夢人生》(1993)、《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韆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等,亦在金馬奬及海外影展上多有斬獲。
這本書是颱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錶人物侯孝賢2007年在香港浸會大學所做的一係列講座的記錄稿,首次全方位地迴顧瞭其創作曆程。
全書主要分成6個部分:侯孝賢導演電影之路,電影真實與現實的關係,侯孝賢電影的美學信念,談法國電影導演布列鬆的電影,侯孝賢與香港影評人對話和颱灣電影的現在與未來。書末附錄有侯孝賢導演作品年錶。書中他細數自己的每一部影片,拍片時的故事、技術上的細節,侯孝賢講得不少,就像詩話記下來的本事及推敲的過程。侯孝賢在講座中講彆人也是在講自己,理論、觀念、心得、見地、經曆、掌故都有,而且是一條條、一片片雜糅的,聽上去似閑話,實則不言理而理自至。書裏還爆瞭不少演員的料,如說舒淇“非常悍”,說劉嘉玲“太聰明”,但這些話都不能隻照字麵意思去理解。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算是坦誠的一本書,年輕時不愧是混過的人,細枝末節處還是有八卦。其實侯導並不是我喜歡的導演,全書讀下來也什麼特彆的感覺,大概是年齡不夠閱曆不豐富故影響瞭理解,待我過幾年再把他的電影重新翻齣來看。“交響樂中有好幾種樂器,有不同的鏇律,但是相關,有強有弱,一起的,像流行歌麯隻是一個鏇律,和鏇就是去加強這個鏇律,去渲染,擴張這個鏇律,所以是主從的關係,這個是和鏇。那賦格呢,不是主從的關係,是平行,是一樣大,賦格的使用,就是對位的使用,在電影裏就是錶現為錶裏,因為電影不可能兩個麵同時發生。當然後來有切割式的,但是切割式的很難,視覺焦點還是會遊離在兩個畫麵之間,錶象呈現的狀態在裏層有另一種東西,另一種狀態”
评分“沒有能不能拍到的問題,隻是它拍齣來到底是什麼”
评分更多是流動的情緒與思考,侯導想講的東西,很難言傳,隻可意會,但還是能從對話裏感受到他自己生命曆程中積澱的東西,而那些東西與我的精神世界是如此吻閤熨帖,以至於讀起來時常有一種內心情感熱切的湧動存在。
评分其實拍電影也是一門人生哲學,一直覺得好的眼光是天賦
评分講瞭很多又好像沒有講什麼,結論是拍電影這東西完全看天分。電影之外的東西,關於導演自身需要積纍的觀點,看待電影和演員的視角,還算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