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记》,千载人物,藏着我们的精神基因与思想密码。
从商汤、周公到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这些早期中华文明的奠基者,跨越两千年仍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今天的我们在面对这些古老的先王、圣人、思想家时,内心不免会浮现一个问题:我们是承继了先人的伟大,还是重复着他们的局限?
这是本书试图要回答的问题。如何理解他们的世界观,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当下。学者杨鹏潜心研究多年先秦思想流变,以《史记》人物为脉络,从信仰、政治制度、战争观、社会价值观等多个角度解读人物思想与价值观念,让我们看清从商周之变到周秦之变两次社会转型的思想嬗变,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至今的。读懂先秦时代社会思想的变迁,才能读懂先人的伟大与局限,获取当下的经验与智慧。
★从周朝分封建国到秦制大一统的思想变迁,一本拎清!从敬天法祖到天行有常,从建立礼制到礼崩乐坏,从贵族分权到中央集权,从春秋军礼到军功爵制,周秦之变不仅是一场社会制度的变革,更是上天信仰、治国理政思想、战争观、社会价值观的一场嬗变。
★学者杨鹏以现代文明之眼,全面盘点先秦时代君主、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思想价值观念,仰望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而又不乏冷思考:我们到底是承继了先人的伟大,还是重复着他们的局限?
★走进《史记》人物,以全新的角度解读人物思想与价值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商汤“万夫有罪,在余一人”的领袖精神有何局限?什么是周公之道?什么是战国精神的本质?跟随学者杨鹏重读《史记》人物,洞悉古人精神上的超越与晦暗。
★颠覆认知的有趣常识,从细节处还原历史真相。商朝妇女的地位很高吗?曹刿论战其实赢在玩弄战争规则?春秋军礼的规则是什么?国人与野人分别指哪些人?荀子眼中的世界其实很残酷?既有宏观视角,又有细节洞察,帮你还原一个更立体的历史世界。
杨鹏,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学者(2014—2016),北京掌上国学院创办人。杨鹏从事中国国学与犹太教、基督教比较研究,既思辨深刻,又深入浅出。曾出版《成为上帝》、《东亚新文化的兴起》、《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为公益而共和》、《“上帝在中国”源流考》、《杨鹏解读〈道德经〉》、《杨鹏解读论语》、Dao De Jing(《道德经》英译本,2016,美国Wapner & Brent Books出版)、《道德经(汉英对照)》、《杨鹏解读〈大学〉》、《〈尚书〉二十讲》等11本专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正人,可以明得失。 《史记》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藏,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汲取历史经验的源泉。 每个时代的变迁,都会带来一波思想更替。历史书籍精神内核不变,但其中思想意义是否还适用当下的时代,值得探讨。 《史记人物五十讲》正是希望从全新的角度...
评分《史记》是我国首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摆脱了原有的“大事编年体”写法,围绕人物展开叙事,历史从此变得鲜活。 从黄帝到汉武帝的3000年,《史记》谈及人名4000多个,如此多的人物,现代读者可能有所困扰。而《史记人物五十讲》,选取了具有...
评分人不知古今,马牛而襟裾。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部《史记》承载着华夏文明丰富的精神基因与思想密码,为我们展现了从商汤、周公到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风貌。 这些早期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深深地...
评分《史记》离我们很近。历史课上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语文课上“一鼓作气”的曹刿论战;作文中忍辱发奋终有成的司马迁,从学生时代起它就向我们展示了它的丰富和宽广。《史记》又离我们很远。成书于西汉、记载三千多年历史、正史典范、文言文,这些标签很难不让作为普通...
评分用现代文明的眼光观照历史人物,他们的是非善恶让人有了特别的感触。
评分3.5作者的好恶展现无遗。
评分是一本通过50堂课,将《史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内心精神世界讲解通透的书籍。读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一个战事的发生,或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离不开某个重要人物的推动,而这个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不仅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甚者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当读透了这本书才能更好的读懂《史记》,读懂那个被鲁迅先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经典历史著作。
评分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把历史拆开,重新呈现历史人物。看懂人物背后的故事,和我们不知道的历史背景
评分在这五十篇讲解中,作者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是“历史记忆”,历史的记录塑造了我们的集体记忆,这样的记忆,让我们继承了先人的伟大,却也难免同样限于前人的桎梏之中,唯有让思想与社会一同变迁,方能以史为鉴;不然,历史也不过是故纸堆中衰朽的文字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