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力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只好绕过了若干人所共见的“伤疤”——比如“文革”中的北大;即便如此,《老北大的故事》所呈现的故事,也并非总是“风和日丽”。全书分为四辑,末辑乃书评,涉及北大人物或大学史的写作。其中《大学百年》和《人文景观与大学精神》二则,是从作者另外的著作转录来。之所以冒昧重收,因其与《老北大的故事》的写作大有关系。五年前,在日本东京大学访学时,买了一册印刷精美的“写真集”《东京大学百年1877—1977)》,读后感慨良多,曾撰文予以评述,顺带预测“北大百年史”的写作。至于为金耀基的《剑桥与海德堡》等书撰写评论,不只是因其曾为作者的游览提供方便,更希望借此探讨将正襟危坐的校史与随意挥洒的游记结合起来的可能性。一为学术思路,一为文章笔墨,二者的启迪,规定了作者今日的探索。
陈平原 北大,不仅是一所大学,北大对于中国大学的意义不仅仅在教育领域,它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想要理解百年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北京大学是个很好的叙事角度。 一部校史也是一段近代史的缩影。 北大的人文精神内核是以天下为已任的知识分子自觉。那个弥漫着自由...
评分 评分引子里面一句话:”百年北大,折射着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教育的光荣与梦想、屈辱与遗憾。入口处是一则诱人的轶闻,出来时却可能满脸灰尘。“ 0. 他采用的研究北大历史的方法,“回到现场”。 个人觉得宏观叙事和微观细节都很重要,它们展现的是历史的不同角度。只强调一方...
评分陈平原 北大,不仅是一所大学,北大对于中国大学的意义不仅仅在教育领域,它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想要理解百年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北京大学是个很好的叙事角度。 一部校史也是一段近代史的缩影。 北大的人文精神内核是以天下为已任的知识分子自觉。那个弥漫着自由...
一校的历史,不是几个档案馆里几个雇员能写明白的。陈平原执掌北大中文,我真愿意说是北大自己的福气。
评分一般。
评分一般吧,其实对校史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没读北大的原因?
评分北大清华真的不愧为中国第一学府,打心底里佩服
评分读了一部分,还是很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