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了揭示英、法、德三国处理同性恋问题的不同模式,还告诉大家同性恋问题并非只是性爱史的一个次要部分,它在社会形态和表现的历史上自有其地位,它作为一种吸引或反感的作用揭示一个社会的幻想和恐惧。当然,作者并不企图仅仅借助性爱来解释两次大战之间的阶段、纳粹问题和二战的发生。显然,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本书也不同于心理学史,尽管有时借助心理分析的假设也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同性恋史研究应该把舆论的恐惧和政府的恐惧区别对待,也许应重新估量性幻想在社会想象中的分量。
这是一本描述一战到二战,大约20年左右,发生在伦敦,巴黎和柏林gay圈黄金时代的书。首先,商务印书馆能在国内出版此书就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次,这本书其实介绍的是电影《克里斯托弗及同党》所发生的那个历史背景。如果对那个电影有印象的话,一定不会忘记那里有许多好看...
评分作为中国性学会会员 在小书店里遇到了这本书 哎。。。很多新华书店、图书大厦都没有 可见中国对性 对同性恋的态度 著名的性学家李某某 甚至连“援交”都没听说过 可悲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描述一战到二战,大约20年左右,发生在伦敦,巴黎和柏林gay圈黄金时代的书。首先,商务印书馆能在国内出版此书就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次,这本书其实介绍的是电影《克里斯托弗及同党》所发生的那个历史背景。如果对那个电影有印象的话,一定不会忘记那里有许多好看...
题名误导。缩自巴政博论《基于运动成员、警察、司法、医疗和文学资料研究法英德2、30年代同性恋问题》。展现文艺学界精英自道,慨叹同性恋与政治运动爱恨相杀。基于治理权力自觉探究中低阶层和边远地区,基于男性支配反省讨论女同为何隐抑罕见。素材广搜铺排,理论尚可深拓
评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同性恋大范围浮出水面-"前线,同性恋学堂"这说法牛;20年代的柏林就已经那么威武,20年代前后剑桥和牛津的同性恋崇拜几乎奠定了大不列基国的基调,这书非常好看。有很多写军队的,"在救护所,一个支持不住的伤员扑向他碰到的第一个担架兵,'拥抱我。我愿和你一起死‘
评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同性恋大范围浮出水面-"前线,同性恋学堂"这说法牛;20年代的柏林就已经那么威武,20年代前后剑桥和牛津的同性恋崇拜几乎奠定了大不列基国的基调,这书非常好看。有很多写军队的,"在救护所,一个支持不住的伤员扑向他碰到的第一个担架兵,'拥抱我。我愿和你一起死‘
评分书名有误导,其实讲的只是伦敦、巴黎、柏林三地1919-1939年的同性恋状况。翻的有问题,全书第一句话就有错字和语病。从篇幅上看更侧重于男同性恋。讲英国的公学和大学那一部分很有意思。
评分两次大战间欧洲三国同性恋群体及其生存状态是本书的论述重点,作者选取的时域很短,但却非常关键,在这20年间,欧洲同性恋群体的身份构建、文化特征、社会包容度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尤其是后10年间,柏林这个20年代同性恋的乐园摇身变成他们的梦噩,而伦敦和巴黎则充当起“避难所”,这使得德国这个最早建立同性恋组织的国家充满了历史飘摇的幻灭感。有意思的是,塔马涅通过丰厚的基础史料证明了这一时间段中同性恋与阶级的关系,工人阶级往往通过同性性行为获取生存来源,而上层阶级则将与底层阶级的同性关系视作新鲜的乐趣,这是我所忽略的。三国的同性恋模式是迥然不同又息息相关的,德国模式因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带有强烈的反精英、反现代主义的激进特点,而英法两国则趋于精英主义,同性爱甚至成为社会上层保守文化的组织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