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1933~2004年),她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度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桑塔格的第二部小说,一部难以言传的心理小说。表面上过着正常生活的青年男子迪迪曾经自杀未遂,一次出差途中,他在隧道里杀死一名铁路工,却无法确认此事的虚实,在摇摆的车厢里,他爱上一位盲女以求慰藉。从此他与心魔搏击,试图逃离真相。然而在死亡的诱惑和负罪感下,虚弱的迪迪再次进入那个黑暗的隧道,可怖的谋杀再现,他也终于步入了死亡之匣……
这是一个关于人在自杀以及自杀后产生的幻觉的故事。是桑塔格以令人不安的卡夫卡式的寓言风格创作的一部黑色小说,不过,表面的语调虽然冰冷钢硬和间离,骨子里却自有一种忧伤和柔情。
苏珊*桑塔格被誉为当今美国知识界“全才”和“良心”,2004年12月28日卒于纽约。她有着有别于寻常女作家的文风,并不纠缠于软绵绵的感情问题,她的目光更长远敏锐激越,她关注着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用真心说话,也是颇受争议的女权主义评论者(现在我都不敢提女权主义了)。...
评分苏珊*桑塔格被誉为当今美国知识界“全才”和“良心”,2004年12月28日卒于纽约。她有着有别于寻常女作家的文风,并不纠缠于软绵绵的感情问题,她的目光更长远敏锐激越,她关注着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用真心说话,也是颇受争议的女权主义评论者(现在我都不敢提女权主义了)。...
评分当死亡遇上显微术 ——《死亡匣子》译后记 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苏珊·桑塔格(1933—2004)由于在文学和文化批评领域出类拔萃,地位显赫,其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遮蔽。实际上,桑塔格本人最青睐的是虚构文学,在一次接受访谈时,她宣称身为作家,自感与...
评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又是一篇充满“死气”的小说。如果说卡夫卡笔下的自我格里高尔的悲剧是源于外部世界人性的畸变,而迪迪的悲剧则更像是一种自我内心价值的塌垮。外部世界的冰冷可以透过文字触及读者的内心,于是有那么一刻,格里高...
评分探求生命最后的归宿。
评分翻譯看得有點不爽。
评分翻譯看得有點不爽。
评分小说的开端和结尾部分的确闪烁着卡夫卡式的黑色锋芒。游离的人物和情节,幽闭的梦境和幻觉,还有贯穿全书的意象和符号之网,都让人想起作者的惊艳处女作《恩主》。遗憾的是小说中部有点浮肿,而且海丝特这个核心人物的退场太仓促。
评分小说的开端和结尾部分的确闪烁着卡夫卡式的黑色锋芒。游离的人物和情节,幽闭的梦境和幻觉,还有贯穿全书的意象和符号之网,都让人想起作者的惊艳处女作《恩主》。遗憾的是小说中部有点浮肿,而且海丝特这个核心人物的退场太仓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