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1929-2003),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翻译家、政治家,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建院成员。他在话剧《龙须沟》《雷雨》《茶馆》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979年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参加演出并导演了30多部话剧、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还翻译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著作。英若诚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在舞台、银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这是英若诚晚年的一本令人感动的自传,他是一位深受喜爱的演员、戏剧导演、翻译家和政治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监禁,为求生存,使用各种方式,甚至曾装扮成士兵,私下留藏着笔记本。在这本自传中,他的回忆就从他的监狱岁月开始,他回忆了三年的监狱生活,困苦中夹杂着风趣,艰难中保持着乐观。然后开始叙说他的家族,叙述他的童年及所受教育的不平凡经历。最后讲他在戏剧、电影方面的职业生涯和文化外交上的作为。
本书回顾了英若诚一生中的种种传奇,也让我们领悟到一位风趣幽默、博学谦和、流淌着贵族血脉的艺术家的人生智慧。
当年最早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孩子,当我得知这是李小龙说的话时,多少有些不屑,因为在少年的我看来,一个浑身肌肉的大男人说要像柔软的水一样,未免太娘了。时光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也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而我最近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李诞的微...
评分 评分 评分英若诚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翻译家、话剧演员,他个人的身份极多,中国人也许鲜有不认识他的,喜爱电影的也许是看过《末代皇帝》,热爱话剧的也许喜爱《茶馆》,乐于读书的人也许看过他的译作,谙熟政治的人也许了解他的官职,就连看电视剧的人也会从《我爱我家》和英达...
评分出差途中看完的这本书, 平静,随意,一气呵成,是最近读过最好看的自传, 英氏家族的口述史,既不浮夸也没有脸谱化,历史在这里撕开一个口子,一个人的传奇一生,字里行间真实浮现。书里的英若诚, 就像每个大家族中都会有的那个辈分高又阅历多的祖先, 经历了诸多的风雨飘摇...
“英若诚的救赎”
评分这本书能出中文版,说明中国还是进步了一点点,至少文革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英氏家族到英达这辈算是第四代,虽然英达在影视圈小有名气,但和他太爷爷创建辅仁大学,创办《大公报》等事迹比,总体来看还是一代不如一代。
评分英老的乐观幽默达观淡然的人生态度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人经历逆境苦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书里描写的特殊时期的牢狱经历却在幽默笔触下显得没有那么惹人怜的苦逼,但确实透着对“爱国”之无奈。何以让自己在那个动荡非正常的年代时刻保持清醒,不致否定自我迷失自我随波逐澜人与亦云是值得你我学习的,于当下也不过时。私以为读上部:蹲监狱获益最大。同时对其祖父英敛之、其父英千里也有了些许侧面认识,这个家族确实是了不起的。(书译的不错,就像亲述中文一样,后记得知英达的润稿功不可没。)
评分文革那段监狱生活简直比电影还精彩,聪明乐观的天才就是埋在灰里也照样可以翻出花来呀。同是贵族回忆录,达人英若诚和怨妇章诒和之间大概隔了一百个____溥仪。(感谢兔子的赠书!^_^)
评分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相当好的一本传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