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1929-2003),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翻译家、政治家,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建院成员。他在话剧《龙须沟》《雷雨》《茶馆》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979年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参加演出并导演了30多部话剧、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还翻译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著作。英若诚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在舞台、银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这是英若诚晚年的一本令人感动的自传,他是一位深受喜爱的演员、戏剧导演、翻译家和政治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监禁,为求生存,使用各种方式,甚至曾装扮成士兵,私下留藏着笔记本。在这本自传中,他的回忆就从他的监狱岁月开始,他回忆了三年的监狱生活,困苦中夹杂着风趣,艰难中保持着乐观。然后开始叙说他的家族,叙述他的童年及所受教育的不平凡经历。最后讲他在戏剧、电影方面的职业生涯和文化外交上的作为。
本书回顾了英若诚一生中的种种传奇,也让我们领悟到一位风趣幽默、博学谦和、流淌着贵族血脉的艺术家的人生智慧。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本最好看的严肃八卦了。 英若诚在狱中的活跃的作为让我叹为观止,看过不少描写狱中生活的作品或者一些涉及狱中情绪的作品,不得不说,英若诚的这段给我触动最大。人任何时候都不能闲着,闲着最难受,看来一点儿没错。乐观的人绝对不会过得太差。 虽然之前就...
评分英若诚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翻译家、话剧演员,他个人的身份极多,中国人也许鲜有不认识他的,喜爱电影的也许是看过《末代皇帝》,热爱话剧的也许喜爱《茶馆》,乐于读书的人也许看过他的译作,谙熟政治的人也许了解他的官职,就连看电视剧的人也会从《我爱我家》和英达...
评分因为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自传,没有必须马上知道接下来怎么了的紧迫感,这本书放在床头,断断续续的读了很久,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不读了,因为读过的每一部分都精彩。 这世上,我们来过,都该努力的留下点儿什么,而不是做一个碌碌无为的过客。 本来写了挺长一段,觉得还是没表...
评分 评分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相当好的一本传记!
评分英家是满族,晚清改为英姓,其祖创办辅仁大学,外租创办大公报,自小生活在庆亲王府,上的是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上的是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人艺演话剧,后因彭真问题,文革中被劳教数年。其子英达著名情景喜剧导演。每个人有不同的道路,现在很多人羡慕的生活,百年前早有人生活过了。但问题是,他们必须面对建国后的炼狱。中产阶层你们准备好了吗?
评分这本书能出中文版,说明中国还是进步了一点点,至少文革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英氏家族到英达这辈算是第四代,虽然英达在影视圈小有名气,但和他太爷爷创建辅仁大学,创办《大公报》等事迹比,总体来看还是一代不如一代。
评分可以当八卦读一读
评分英家是满族,晚清改为英姓,其祖创办辅仁大学,外租创办大公报,自小生活在庆亲王府,上的是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上的是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人艺演话剧,后因彭真问题,文革中被劳教数年。其子英达著名情景喜剧导演。每个人有不同的道路,现在很多人羡慕的生活,百年前早有人生活过了。但问题是,他们必须面对建国后的炼狱。中产阶层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