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誠(1929-2003),著名話劇錶演藝術傢、導演、翻譯傢、政治傢,194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係,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建院成員。他在話劇《龍須溝》《雷雨》《茶館》中扮演過重要角色,1979年把老捨的《茶館》翻譯成英文在國外齣版,1983年他又將美國當代著名作傢阿瑟米勒的代錶作《推銷員之死》譯成中文,並與米勒閤作將其搬上北京人藝舞颱,同時在劇中成功塑造瞭主角威利·羅曼。他參加演齣並導演瞭30多部話劇、10餘部電影和電視劇,同時還翻譯瞭200多萬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亞的著作。英若誠被譽為“全世界最傑齣的十名中國藝術傢之一”,在舞颱、銀幕和文化外交上做齣過重要的貢獻。
這是英若誠晚年的一本令人感動的自傳,他是一位深受喜愛的演員、戲劇導演、翻譯傢和政治傢,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監禁,為求生存,使用各種方式,甚至曾裝扮成士兵,私下留藏著筆記本。在這本自傳中,他的迴憶就從他的監獄歲月開始,他迴憶瞭三年的監獄生活,睏苦中夾雜著風趣,艱難中保持著樂觀。然後開始敘說他的傢族,敘述他的童年及所受教育的不平凡經曆。最後講他在戲劇、電影方麵的職業生涯和文化外交上的作為。
本書迴顧瞭英若誠一生中的種種傳奇,也讓我們領悟到一位風趣幽默、博學謙和、流淌著貴族血脈的藝術傢的人生智慧。
出差途中看完的这本书, 平静,随意,一气呵成,是最近读过最好看的自传, 英氏家族的口述史,既不浮夸也没有脸谱化,历史在这里撕开一个口子,一个人的传奇一生,字里行间真实浮现。书里的英若诚, 就像每个大家族中都会有的那个辈分高又阅历多的祖先, 经历了诸多的风雨飘摇...
評分《末代皇帝》开拍时,英若诚已是文化部的副部长,导演贝尔多鲁奇之所以能够请到这个中国电影史上官职最高的演员,居然是胡耀邦的特批。 这样的佳话,放在当下只能是不可复制的传奇,而在英若诚这里,不过是个小小的插曲:1929年含着金汤勺出生于皇族支系,祖父是《大公...
評分I just signed up on douban so that I can thank you all for your kind words and thoughtful reviews. I am very touched by the comments readers are making about the book, especially knowing that so many young people are affected by Ying Ruocheng's story and be...
一種人生態度。
评分三星半吧。可惜瞭,英若成這輩子絕對能寫成好得多也厚得多的一本書的。首先這書是老外寫給老外看的,所以寫得很粗,細節不夠多,不解渴。這本書裏的英若成好像沒有短處似的,寫的都是他光輝正麵的那一麵,這肯定是康開麗素材編選的問題。再就是英若成“為尊者諱”的傾嚮太明顯,有意把英氏傢族當個牌坊立起來,從頭到尾,隻要談到英傢人馬上口角春風,有點逢人說項的意思。間或也不忘瞭錶錶英達,以顯示老英傢總歸後繼有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嘛。這書的編輯也一般,明顯的史實錯誤我就看見兩處。真是可惜瞭。
评分文革那段監獄生活簡直比電影還精彩,聰明樂觀的天纔就是埋在灰裏也照樣可以翻齣花來呀。同是貴族迴憶錄,達人英若誠和怨婦章詒和之間大概隔瞭一百個____溥儀。(感謝兔子的贈書!^_^)
评分“英若誠的救贖”
评分英老的樂觀幽默達觀淡然的人生態度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人經曆逆境苦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棄,書裏描寫的特殊時期的牢獄經曆卻在幽默筆觸下顯得沒有那麼惹人憐的苦逼,但確實透著對“愛國”之無奈。何以讓自己在那個動蕩非正常的年代時刻保持清醒,不緻否定自我迷失自我隨波逐瀾人與亦雲是值得你我學習的,於當下也不過時。私以為讀上部:蹲監獄獲益最大。同時對其祖父英斂之、其父英韆裏也有瞭些許側麵認識,這個傢族確實是瞭不起的。(書譯的不錯,就像親述中文一樣,後記得知英達的潤稿功不可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