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篇

斐多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柏拉圖(西元前427年-347年)

是古希臘最有代錶性的大思想傢、大哲學傢、大文學傢、大教育傢。他的思想與著作主要是對話,對整個西方哲學的理念與文化發展發揮瞭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如中華文化中孔子的地位。他20歲左右追隨蘇格拉底,直至蘇格拉底被雅典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為止,此事對他造成極大的震撼。蘇格拉底去世之後,於西元前399年離開雅典,先後到過麥加拉、埃及、居勒尼、南義大利和西西裏等地,遊歷中考察瞭各地的政治、法律、宗教等製度,研究瞭數學、天文、力學、音樂等理論和各種哲學學派的學說,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上,逐步形成瞭自己的學說和改革社會製度的見解。西元前387年返迴雅典後,在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學園,全麵製定他自己的哲學體係、傳播他的學說,期望能實現他的理想,並培養瞭眾多人纔,亞裏斯多德即其傑齣弟子。他的後半生除短期去過西西裏外,都在學園內度過,著作也多在此地寫成。為實踐其政治理想,曾三次赴西西裏島與敘拉古統治者狄奧尼修一世打交道,但最終仍遭失敗,自此他放棄參與政治實踐,將全部精力用於辦好學園。西元前347年,柏拉圖在參加一次婚禮宴會時無疾而逝,享年80歲,安葬於他耗費半生纔華的學園。柏拉圖的對話錄,是古希臘文明留給全人類的一筆巨大遺產。

出版者:左岸文化
作者:柏拉圖
出品人:
頁數:192
译者:王曉朝
出版時間:2007年04月25日
價格:6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986717485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柏拉圖 
  • 哲學 
  • 西方哲學 
  • 蘇格拉底 
  • 古希臘 
  • 生與死 
  • 思想 
  • 哲學入門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受到雅典法庭指控「腐蝕青年人心靈」的蘇格拉底被判死刑,臨刑前,他的一位忠誠學生斐多一直陪伴在他身旁。事後,斐多把蘇格拉底最後的時刻講給他的許多朋友聽。

他告訴他們,蘇格拉底並非在臨近黃昏時喝下毒藥。他整天都在討論中度過,就像他以前在獄中和獄外的談話一樣,談話轉嚮瞭靈魂不朽這個問題。各種所謂的證據都提到瞭,其中主要證據之一是「我們的齣生隻不過是一種睡眠和遺忘」,學習就是迴憶起在另一個生命中獲得的知識。然而在結尾處,這個論證與其他所有論證一道被拋棄瞭。然後,蘇格拉底提齣一種新的想法:靈魂是不朽的,因為它能領悟,能分享真、善、美,而這些東西是永恆的。人能夠認識神,因為人在神那裡擁有某種與永恆和不死相似的東西。所有在場的人都接受瞭這種看法,而蘇格拉底則繼續宣稱神的公義隻有在來生纔能顯示,並且生動地描述瞭一幅天堂與地獄的生動圖景。但他告誡他的聽眾,別把他的描述當作事實真相,而要當作「與真相必有某些相似」的東西。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按语:《斐多篇》是由Phaedo叙述了Socrates临死前的事情。Socrates欢然等候死亡,因为他相信灵魂不朽,而通过追寻智慧而净化的灵魂将到美善的诸神那里去。在Socrates看来,哲学(爱智)就是摆脱肉身辖制的一种灵魂洁净术。为了论证其观念,Socrates诉诸灵魂转生说的奥菲斯教...  

評分

評分

《斐多》是华语世界关于这篇对话最早的译本,是从英文转译,出版于1999年。《裴洞篇》是王太庆先生关于这篇对话的译本,是从希腊文直译,出版于2013年。毋庸置疑,杨先生和王先生的译本均属上乘。我没有读过希腊文和英文的原文,但通过中文文本的阅读,还是觉得王先生的译本跟...  

評分

【按语:《斐多篇》是由Phaedo叙述了Socrates临死前的事情。Socrates欢然等候死亡,因为他相信灵魂不朽,而通过追寻智慧而净化的灵魂将到美善的诸神那里去。在Socrates看来,哲学(爱智)就是摆脱肉身辖制的一种灵魂洁净术。为了论证其观念,Socrates诉诸灵魂转生说的奥菲斯教...  

評分

【按语:《斐多篇》是由Phaedo叙述了Socrates临死前的事情。Socrates欢然等候死亡,因为他相信灵魂不朽,而通过追寻智慧而净化的灵魂将到美善的诸神那里去。在Socrates看来,哲学(爱智)就是摆脱肉身辖制的一种灵魂洁净术。为了论证其观念,Socrates诉诸灵魂转生说的奥菲斯教...  

用戶評價

评分

蘇格拉底靈魂觀

评分

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與色諾芬記載中的蘇格拉底形象頗有分彆,或許是柏拉圖常常藉蘇格拉底之口來錶達自己的哲學觀念,所以《斐多篇》中的蘇氏的論證很大程度是齣於柏拉圖本人的觀點,與其在《理想國》中的辯證思想亦高度契閤。令我驚異的是後半段中談到對地球的看法,可見古希臘人對自然科學的認知已達到驚人的水平,這是一種博大的全局觀,植根於人本位,又超越人本位的宏偉的宇宙意識。

评分

關於靈魂不朽,蘇的論證雖不令人信服(僅有概念上的本體論證明),卻讓人滿懷期待、備受鼓舞。哲學傢就其緻力於靈魂對肉體的叛離而言,終其一生實則都在實踐著死亡。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大緻讀瞭。可當談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