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森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现任哈佛大学教授。其著作包括《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本书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论经济不平等》和《好辨的印度人》等等。
……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39161
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是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然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39161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对观念有着这样的看法:“经济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各种观念,其力量之大,出乎常人之意料。实际上,统治世界的不过就是这些观念而已。……既得利益之势力,往往被人夸大,实则远不如各种观念之潜移默化影响。……或早或晚,或好或坏,危险的不是既得利益...
评分从前有个人叫小明。小明是个证券交易商,素食主义者,迷信星座,喜欢后摇滚,同性恋者,并且笃信上帝创造达尔文是为了检验信仰的坚定与否,还是个犹太人。 偶然一天,小明来到了一个叫豆瓣的网站。他迅速而又愉快地发现了豆瓣有个小组功能,于是加了一些小组,《金融业》...
评分说实话,对于这本说的理解和我后知后觉的性格是如此相像:2年后,我才体会到这本书中观点的重要性和意义。于是,有了这篇迟到的读后感。 事情要从2010年十月我陪几个大学生第一次去拜/采访刘九龙。 采访结束后,在大学生们录完后,我做总结。 我就引用了书中的观点:艾滋感染...
评分一句话概括:单维的身份划分如何产生暴力。 读后感: “即使我们对历史进行一次随意审视,便会发现我们人类有一种不断地犯同一种错误的悲哀倾向。我们害怕与我们稍有差别的陌生人或其他人。当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摆布别人。我们有随时可以被利用的情感系统,当这些...
评分brandps兄强烈推荐下,特别找了这个屋外狂风骤雨的冷夜,试做旁观者,了解贤者们的认知视角。 阅毕,不提内容所述例子,倒是很容易联想到几个地方,例如说,网上讨论颇为激烈的活熊取胆,无数人抱怨极尽不人道,的确是事实,但从另一个角度,为何被取胆的不是鸡鸭鹅或者...
森对单一身份与暴力关系的洞察极为深刻,当然,与暴力有关的身份主要来自民族、宗教、文明这样的宏大历史标签。他提出的多元文化主义与阿伦特的“复多性”如出一辙。森的解决之道,即尊重个人通过理性思考作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但要如何才能成为阿伦特所说的有意义的政治“行动”,似仍显得有些消极软弱。
评分我收回对穆斯林的那些无知批评。越是强调单一的身份,剥离淡化其他身份,越容易造成冲突。强调文化多元的人为什么不能容忍他人有宗教信仰。森反专利
评分森对单一身份与暴力关系的洞察极为深刻,当然,与暴力有关的身份主要来自民族、宗教、文明这样的宏大历史标签。他提出的多元文化主义与阿伦特的“复多性”如出一辙。森的解决之道,即尊重个人通过理性思考作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但要如何才能成为阿伦特所说的有意义的政治“行动”,似仍显得有些消极软弱。
评分观点相当直白。
评分单一身份的幻象是一种简约主义视角,会导致分裂和暴力;鼓励多元主义文化,认为文化、宗教内部也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观点很简单,森的情怀比论述要大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