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森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现任哈佛大学教授。其著作包括《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本书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论经济不平等》和《好辨的印度人》等等。
……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39161
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是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然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39161
很有意思,在现在的这个世界里,你随时随地都会被贴上各种标签,比如我:中国人,东北大汉,左撇子,留学生,豆瓣男,篮球迷。诸如此类的标签让我在任何一个同类的团体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记得08年第一次去北京新东方的时候,当时一个班都是高考结束的学生,对于异地的都...
评分第一个书评传不上去,估计说错话了。没心情再重写了。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些身份起作用,把这些身份归类分析也许是个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有那些身份?父亲,丈夫,儿子,中国人,职员,佛教徒,异性恋者••••••
评分拳打文明冲突,脚踢社群主义——评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 李华芳 作为重拾经济学的伦理之维哲学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森这几年来一直关心“自由与正义”的话题,例如在早先的《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一书中,他就论证争论传统对印度民主制度的正面影响,以及由民主趋正义...
评分很有意思,在现在的这个世界里,你随时随地都会被贴上各种标签,比如我:中国人,东北大汉,左撇子,留学生,豆瓣男,篮球迷。诸如此类的标签让我在任何一个同类的团体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记得08年第一次去北京新东方的时候,当时一个班都是高考结束的学生,对于异地的都...
评分无差别的社交网站导致无差别的喧嚣。当你的开心网好友里加满了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还有你女朋友时,她就不需要去找你以前的老照片来比较。——老婆,我真的有瘦的时候。——当然,如果我们把这种无差别再扩大一线。想象一个叫约翰的家伙,他是个同性恋者,又是一个...
阿马蒂亚·森说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这个宗派暴力冲突波诡云谲无止无休的世界上,宗教、民族等单一身份营造的幻象源源不竭地在给人类制造着苦痛。这位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家告诉读者,只要撩开幕布,你就能看到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立场根基有多可疑多脆弱。虽然,本书前半部分很罗嗦,行文很难懂,但是阿马蒂亚迎接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一个可能的世界”的开放胸襟,很让人感动,它理想主义地“抵制了对人类的渺小化”。
评分森对单一身份与暴力关系的洞察极为深刻,当然,与暴力有关的身份主要来自民族、宗教、文明这样的宏大历史标签。他提出的多元文化主义与阿伦特的“复多性”如出一辙。森的解决之道,即尊重个人通过理性思考作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但要如何才能成为阿伦特所说的有意义的政治“行动”,似仍显得有些消极软弱。
评分好吧,观点很不错,可是,用得着用一本书来写么?精华部分不超过1/4
评分阿马蒂亚·森说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这个宗派暴力冲突波诡云谲无止无休的世界上,宗教、民族等单一身份营造的幻象源源不竭地在给人类制造着苦痛。这位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家告诉读者,只要撩开幕布,你就能看到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立场根基有多可疑多脆弱。虽然,本书前半部分很罗嗦,行文很难懂,但是阿马蒂亚迎接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一个可能的世界”的开放胸襟,很让人感动,它理想主义地“抵制了对人类的渺小化”。
评分我觉得全书一句话就能概括:人是切分为多种身份的,职业,宗教信仰,地理位置,性别,国籍,喜好等等。以单一角度看待个体,分裂人群,是极端组织制造混乱的洗脑利器。联系一下今年九一八许多砸店伤人的行径,觉得真对。但是这本书真的能把这一句话扩充成了一本书,我表示,好啰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