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巴克曼是斯蒂芬·金使用的一个笔名。在斯蒂芬·金的写作生涯起步之初,出版商普遍认为一位作者每年只宜出一本新书,多了不易被市场接受。为了出版更多作品而又不至于让读者厌倦金这一“品牌”,斯蒂芬·金产生了用另一个名字发表作品的念头,他说服出版商采纳了他这一想法。
斯蒂芬·金曾经声明,他使用巴克曼这一笔名还有寻求自己在“斯蒂芬·金”这一名号之外价值的用心,同时也想看看自己的成就究竟应归因于才华还是运气。因此他在以巴克曼的名义出版新书时刻意避免在市场营销活动时露面,然而他还是没能弄清有关“是才华还是运气”的问题。巴克曼的某部作品首印售出两万八千册,但巴克曼其实就是斯蒂芬·金这一秘密揭开后,销量立即翻了十番。
本书是斯蒂芬·金以笔名出版的小说。主人公布莱泽是一位反应比正常人慢的巨人,在孤儿院中结束了他的青春期后,他开始绑架有钱人家的小孩……
斯蒂芬·金的小说好看,这本不算长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我看过这本书的介绍,以为这本书是一个顺叙推进的故事。结果,插叙用的真不错。24个章节,相当于24个人生片段,交代了布莱泽的一生。这像电影中的闪回,一上来就先建立起冲突,让人紧绷,慢慢的,再通过插叙故事来交代布...
评分这是Stephen King作为Richard Bachman的最后一本黑色小说,写于1973年。模仿John Steinbeck的经典著名《人鼠之间》。他自称写的拙劣,写完就被束之高阁,从未发行过。三十年后他又找出原稿,说看时惨不忍睹,但还是有心发表此书,精心修改后与2002年发行。 那时作者25岁,不得...
评分情节每到转弯处就打我脸一巴掌啊!总觉得伏笔没有充分在后面情节中表现出来。
评分一贯老金的风格。说起来老金当年也太天真了,你以为换个名字我们这些脑残粉死忠书迷就认不出来了?风格太明显了,就算不事先知道,看完捡到钱包然后坐灰狗大巴跑去玩那段之后多半都能看出来了。2013-06-26——2013-07-03
评分一方面更加印证了,史蒂芬金首先是个影迷,其次才是小说家;另一方面呢,妈蛋25岁就写出这样小说的人,32岁靠报税成为亿万富翁太天经地义了…
评分从一开始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但还是被吸引着看完了。一个失足的阿甘式人物走上不归路的纯粹现实犯罪故事,优美残酷伤感,有点像丹尼斯勒翰,可确确实实来自不一样的斯蒂芬金。
评分这是斯蒂芬金以笔名出版的,初稿在20多年前,前几年才正式修改出版。故事有点像《完美的世界》《宝贝计划》这类的,都是劫犯对被劫者产生了感情。书中的布莱泽是个可怜的人,小时候被酗酒的父亲推下楼撞到脑部导致智力低下,成长过程中也总是被不幸围绕,极少体会到幸福感,长得像个巨人,内心却仍是个孩子,在绑架了婴儿后,他照顾他,他爱他,他想要被人需要,想要被别人所爱。然而他曾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曾经怎么对待这个婴儿,都并不重要,他只会是个抢劫犯和绑架犯。直到最后他死了,没有任何人会惦记他,没有任何人会因为他的过去而同情他,因为所有人都漠不关心,因为曾经给予他短暂温暖的人都已经死去,所以或许对有些人而言死亡是最好的结局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