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评述了20世纪50-9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当代文学的分期和时期特征;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的状况;对当代文学主要作品的评述等。
好吧,我承认在准备考研前听过钱理群、温儒敏等等的名字,没听过洪子诚这个名字,但因为看到前辈们的经验帖上都列着这本书,于是入手。 正式进入对当代文学的学习后,发现自己是有多孤陋寡闻,也发现洪子诚先生是有多低调——称洪先生为当代文学领域的泰山北斗并不夸张,这本...
评分我承认我只是没文化的本科生,读不懂书中蕴含着的深层思想。但是这思想的体现方式也未免太纠结了点吧。逻辑思维在哪?我还真没有看到。 大的框架不说,最基本的遣词造句也很有问题。比如第33页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它正被一些人当做旗帜,用来反对毛泽东的工农兵方...
评分 评分 评分这十年来,我们也许“成熟”了,“稳妥”了。为了这种“成熟”,我们失去了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这种代价究竟是否值得?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后记 中文系必读书目,现当代文学史考研必读书目,正因为是必读书目反倒让大家没有了评论而是在书上一道道划线,一遍遍...
无心背重点,于是把这本书读了一遍。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史又尤其难写。
评分洪著中国当代文学史论。上编勾勒出毛泽东模式的当代文学形貌,在政权干预和控制下,毛泽东逐渐将延安文学模式推向整个红色中国,文学一体化是通过政治斗争的消除“反对党”的方式,走向工具化、公共化、政治化的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之社会主义新文艺。客观论述中隐隐透露出作者对毛时代的不赞同。下编极力从多语众声的文学现象中勾勒出轨迹,寓深意于客观。
评分陈思和在他那本《当代文学史教程》序言里讲,有三种文学史:一种适合考试(朱栋霖那版);一种偏作品细读,适合非专业读者阅读的“感性文学史”,就是他自己的版本(富有人情味但过于私人);还有一种是适合专业研究者读的,就是洪子诚这本了。三种文学史中,也许洪本更符合“史”的要求,适合系统了解当代文学历史(划重点)脉络。信息量实在繁密。没读作品之前先读这本是对的,先读作品细读有些拔苗助长。洪子诚文字水平比陈思和高,藏多于露,足够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前半部真的就跟地摊中共秘史一样刺激啊!)。还是文学小白时匆匆翻过,现在重读再回味,暧昧之中意韵实在丰富。平淡克制的叙述下暗流汹涌,洪老师写得一手好春秋笔法啊。(九十年代部分稍有乏力。在当下谈论当下只能迷失在当下,对当下的文学做文学史研究更显尴尬。)
评分没考过研果然不行啊,基础书目都还要再补过
评分重视文学思潮,作品解读中规中矩,虽然文学史的书写范式今天看来已经比较老套了,但作为早年文学史还是有其学术史价值。洪子诚于当代(一个我不是很喜欢的词汇)文学学科的建立有开创之功,就此而言,此书是避不开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