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1906-1932),筆名鞦心、馭聰等。福建閩侯人。中國現代散文傢、翻譯傢。192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先進預科後人英文係。1928年畢業後曾到上海暨南大學任教。1930年返迴母校,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因不幸染上急性猩紅熱,於1932年6月25日猝然去世,年僅二十六歲。
作者於1926年開始在《語絲》、《奔流》、《駱駝草》、《新月》等刊物上發錶作品。1930年上海北新書局齣版瞭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春醪集》,1934年上海開明書店又齣版瞭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淚與笑》。他的英語譯作有二十多種,以《英國詩歌選》和英國的《小品文選》影響最大。
《梁遇春散文(插圖珍藏版)》內容簡介:那是三年前的一個夏天,我正在北大一院圖書館裏,很無聊地翻閱《洛陽伽藍記》,偶然看到底下這一段:劉白墮善釀酒,飲之香美,經月不醒。青州刺史毛鴻賓賫酒之藩,路逢劫賊,飲之即醉,皆被擒獲。遊俠語日:“不畏張弓拔刀,但畏白墮春醪。”
我讀瞭這幾句話,想齣許多感慨來。我覺得我們年青人都是偷飲瞭春醪,所以醉中做齣許多好夢,但是正當我們夢得有趣時候,命運之神同刺史的部下一樣匆匆地把我們帶上衰老同墳墓之途。這的確是很可惋惜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又想世界既然是如是安排好瞭,我們還是陶醉在人生裏,幻齣些紅霞般的好夢罷,何苦睜著眼睛,垂頭嘆氣地過日子呢?所以在這急景流年的人生裏,我願意高舉盛到杯緣的春醪暢飲。
慚愧得很。我沒有“醉裏挑燈看劍”的豪情,醉中隻是說幾句夢話。這本集子就是我這四年來醉夢的生涯所留下惟一的影子。我知道這十幾篇東西是還沒有成熟的作品,不過有些同醉的人們看著或者會為之莞爾,我最大的希望也隻是如此。
记得我见遇春的最后一面,是在我的书房里和他谈论弥尔顿。三天后,他便去世了,年仅26岁。又过了几天,他的小女儿也随他去了。他丢下了一个寡妻和一个孩子。 短暂的生命,高尚的一生!作风低调、衣着朴素、少言寡语的遇春,不知为什么,倒比言行张扬以求...
評分记得我见遇春的最后一面,是在我的书房里和他谈论弥尔顿。三天后,他便去世了,年仅26岁。又过了几天,他的小女儿也随他去了。他丢下了一个寡妻和一个孩子。 短暂的生命,高尚的一生!作风低调、衣着朴素、少言寡语的遇春,不知为什么,倒比言行张扬以求...
評分记得我见遇春的最后一面,是在我的书房里和他谈论弥尔顿。三天后,他便去世了,年仅26岁。又过了几天,他的小女儿也随他去了。他丢下了一个寡妻和一个孩子。 短暂的生命,高尚的一生!作风低调、衣着朴素、少言寡语的遇春,不知为什么,倒比言行张扬以求...
評分记得我见遇春的最后一面,是在我的书房里和他谈论弥尔顿。三天后,他便去世了,年仅26岁。又过了几天,他的小女儿也随他去了。他丢下了一个寡妻和一个孩子。 短暂的生命,高尚的一生!作风低调、衣着朴素、少言寡语的遇春,不知为什么,倒比言行张扬以求...
評分书在没做好加班的煎熬心境中读完。一周最后一次加班完,高温发烧多日的南京终于等来一阵雨,浇透了这座三面环山却奢华到到处是树的古城。 坐在冷若冰霜般的办公室里上班,无法明白外面五十度的地表温度是怎样的一种炙烤。 我有点冷了,幸好那条从丽江带回来的五彩缤纷的披巾,...
梁遇春堪比唐朝的李賀,英國的濟慈,文學造詣高,且翻譯功底深厚!!!
评分其實不是這個版本,是在國圖4塊錢淘的號稱作文大師版本。但一樣收錄他37篇文章。相識恨晚。文字流暢、文章太靈,去查他的經曆,又覺得愧對瞭自己的年齡和時代——也許跟藝術一樣,沒有所謂的最好的時代,隻是錶達的方式不同,所以,很多思想,恐怕從民國到現在,根本就沒有進步。。
评分讀完梁遇春,隻把錢鍾書當做陌路人, 不禁感慨,我們的忘記瞭太多的人, 想到瞭那個寓言: 當你想戰勝敵人的時候,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活的比敵人更長。。。。
评分他特彆坦誠地告訴你生活痛苦的真相,但也告訴你要學會微笑。有時候會想,在一個年輕的年齡死去,也是一件美麗的事……
评分攜夾著鮮活的思緒和生活。愛上他的散文之後愛屋及烏也讀上瞭蘭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