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斯特鲁特生于1956年,在锡拉库斯大学法律学院学法律,兼修老人学,此后开始文学创作,逐渐在《纽约客》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1998年,她以7年时间完成的、描写性与母女之情的长篇小说《艾米与伊莎贝尔》出版,广受好评,进入英美多个文学大奖的决选,2006年出版的《和我一起守候》(Abide with Me)则成为畅销书。
此书由13个可独立成篇、亦相互关联的短小说构成,大部分以缅因州小镇中学数学女教师奥丽芙·基特里奇为主人公——有几篇她虽非中心人物,却也从旁出场。斯特鲁特不留情面,但暗怀同情地描写了她的半生。
书中的基特里奇太太现约60岁,一副暴脾气,谁也别想挡她的道。她动不动就发作,对外人如此,对家人同样——几乎将丈夫和儿子逼疯。她丈夫亨利是镇上的药剂师,性格温良。
在斯特鲁特女士笔下,基太太一辈子伤人,也一辈子受伤,有时被人伤,有时自伤。到头来她暗吞苦果,心生咒骂:“我真是个他妈的破烂老婆!他妈的。我们总是孤独的。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死去。”
路易莎·托马斯曾在《纽约时报》撰文,赞扬斯特鲁特技巧非凡,其人物虽性格复杂,有时不免令人厌恨,却往往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女主人公合二为一。托马斯女士说,读完此书,她体会到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需要尽力理解他人,即便不能忍受他们。”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那种我想写却又绝对写不出来的小说:看起来不复杂,实际上不简单,所有人都穿着皇帝的新装,却好像他们自己并不是游行的一部分。 这种一言难尽的忧伤或曰嫉妒源自作家伊丽莎白·施特劳特对日常精准的把握。故事好像刚刚从我们身体里长出来,尽管作为读者...
评分快二十年了吧,张楚唱过,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才八岁,跑去问正上高中的哥哥,为什么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留着中分头穿着大方格衬衫的哥哥拿一把木吉他忘我地摇头晃脑,他冲我摆摆手,不耐烦回答我的问题。 为什么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他被我问烦了,停下来想了...
评分伊丽莎白·斯特劳特是个陌生的作家。不只对我来说是这样,大多数中国读者或许都有同感。借助网络,不难发现她的第一本书在二〇〇年获得橘子奖和美国笔会福克纳奖提名,而她的第三本书《奥丽芙·基特里奇》夺得了二〇〇九年的普利策小说奖。我认为比奖项更能说明斯特劳特这...
评分 评分与《奥丽芙》气息相近的是艾丽丝•门罗的作品,比如《逃离》,都是写微妙的心理与日常的那些不可捉摸。但两相比较,《逃离》会把细如发丝的情感写到碎,或者离家出走或者消失得无影无踪,总会有一个相对极致的高潮,然后是鸦雀无声或者无尽怅然。《逃离》的叙事也更注重技巧...
别样的美国文学,安静,淡然却又优美的文字,,,一个坚强的聪明但带着刺的女人
评分A face like an angel. A drunk. Her mother sold herself to men. Never married, Angela? But sitting on the stairwell, she told herself that she was no more, no less, pathetic than any of them, including Malcolm's wife.
评分人生那么长,能活到年老而没有选择自杀,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评分2016.03.09 ~ 2016.03.22 很不错,一段段人生被娓娓道来,有种冷峻的豁达和悲观的开朗,看那一颗颗满是伤痕的心开出朵朵小花,即使寂寞是一道无解的题,也要活出自己的味道来呀。
评分A face like an angel. A drunk. Her mother sold herself to men. Never married, Angela? But sitting on the stairwell, she told herself that she was no more, no less, pathetic than any of them, including Malcolm's wif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