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一条的讲是克里斯默斯,他从小被送进孤儿院,因为被怀疑是“黑白混血儿”而从此失去了“身份”,受到社会种种虐待,最终促使他杀死了最后相遇的白种情人而被白人处死。另一条讲的是农村姑娘莉娜与情人相恋,怀孕后遭到遗弃,徒步来到杰弗生镇寻找情人。小说通过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的描述,揭示了几个主要人特的一生极其三代家史,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表明了作家反对种族偏见和宗教偏见的态度。 这部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作家对小说文本的无限可能性进行了前卫性的试验。
此书的故事内核是狗血的。福克纳的胜处在于,掩饰恶臭时的耐心。当他花费心血,将绷带缠得均匀,确实有资格教参观者如此取径:将包裹后的麻风病人,当作替代木乃伊的旅游纪念品,诚如他们可以将此书,当成二十世纪的《圣经》衍生物。 一位拼图设计师,却总是爱以碎弹片...
评分从结构上来说,八月之光比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都要简单的多,起码不至于沦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痛苦搏斗——喧哗与骚动假如没有译者友好的注解,看第一遍的时是绝对会被打蒙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只打算把故事看完的读者来说,八月之光很适合作为读福克纳的一本入门。 语...
评分前几天收到了亚马逊的邮件,送了我一个月的kindle unlimited,确认订阅之后在图书推荐页面看到了福克纳的《八月之光》。 这本书是我去年最喜欢的一本 书,去年看的时候kindle商城福克纳的书很少,还没有这一本,而且我还没把kindle带到学校来,我只能在手机上看书。我在网上只...
评分看着一出场莉娜坚定的脚步走过四个月那长长的路,我以为她是主角,然而我错了,虽然故事从她开始,在她结束,随着她的脚步,作者给我们看的却是那个人的一生,乔-Christmas。 乔的一生经过很多人,重要的,不重要的,见过面的,没见过的,只是这些人最终将他推向深渊...
好累我错了。
评分冷静,精准,动人心魄的语词安排与某种意义上的技法极简。
评分大四的时候啊我兴致勃勃地在文科图书馆借了一本喧哗与躁动啊 结果因为里面有个语无伦次的白痴啊 就没有读完 此后啊只读过一个野棕榈啊 八月之光写得真棒啊我得马上再读一遍啊 但是福克纳的做法与我的想法又是特么背道而驰的啊
评分强大的组织与无缝连接
评分我喜欢克里斯莫斯和伯顿小姐的故事。圆形的故事情节,好看。最后两章看得匆匆忙忙的,来不及回味就还给图书馆了。福克纳的文笔好安静,静水深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