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社强(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国学生民族主义》(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饶佳荣,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与师友合译《档案中的虚构》等多部作品。
序
中文版序
序言
凡例
導 言
第一部分 愛國者的長途跋涉
第一章 從北平到長沙
第二章 聯大的長征
第三章 蒙自的魅力
第二部分 交互影響
第四章 聯大與雲南人
第五章 重慶與昆明
第六章 聯大的學風
第三部分 諄諄教誨 濟濟良師
第七章 文學院
第八章 法商學院
第九章 戰爭與學術
第十章 理學院
第十一章 工學院
第十二章 師範學院
第四部分 聯大八年
第十三章 希望的歲月:1938-1941年
第十四章 堅忍的歲月:1941-1943年
第十五章 考驗的歲月:1943-1945年
第十六章 完成使命:1945-1946年
結語
附錄:訪談清單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阴差阳错,两年之内,竟至云南出差三次,虽然飞行游览行程甚便,但每次均因食宿环境之不同与脑中离乡地图之遥远而盼归甚切。 傍晚无事,信马由缰,竟晃进了大学校园。我正饶有兴致地观赏着渐暗天色下蹲在路边的修车少女的背影,田君忽然说:“原来到了这里!”抬眼观瞧,原来头...
评分西南联大在最近几年成为学术界的显学,其原因在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战争不断、物质匮乏,却能保持大学的传统,培养出一代代知识分子。这背后所隐含的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文化传承与革新。但在更多的著作中对西南联大展开的研究,局限于记述故事,描述现场,但那是一个回不去的...
评分历尽沧桑,我们依然如此怀念西南联大 ——读易社强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禾刀 虽然布满历史的尘埃,但在近代乃至整个中国教育史上,西南联大以艰苦的教学条件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成绩依然熠熠生辉: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
评分西南联大在最近几年成为学术界的显学,其原因在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战争不断、物质匮乏,却能保持大学的传统,培养出一代代知识分子。这背后所隐含的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文化传承与革新。但在更多的著作中对西南联大展开的研究,局限于记述故事,描述现场,但那是一个回不去的...
评分“您要求删改的地方恰恰是关键的事实所在:从1949年直到今天(实际上该从延安整风运动算起),列宁主义政党的理论和实践践踏了联大同仁所奉行的学术思想自由的准则和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如果我不能清清楚楚地把这个真相告诉读者,那么,我就背叛了数百位联大教师和校友的信任。”
评分翻译不怎么样,错误也不少
评分翻译不怎么样,错误也不少
评分2019050。整体感觉挺一般的,本书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材料搜集的广泛,但材料整理略显粗糙也是个问题。第一部分写行程还算有意思,第二部分写联大与云南、重庆及三校内部的关系时就有些泛泛而谈了,到第三部分更是浮浅。第四部分写联大史,1938-1943年,主要写学生生活的困难与当时思想环境的活跃多变,有趣1943-1945年联大学生加入抗战的问题值得再深入研究。抗战胜利前的最后两年,国内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为之一叹!而到了内战一触即发的关头,本就在战火中风雨飘摇的联大精神,更是难以为继,一去不复返矣。
评分下了pdf看得津津有味,不枯燥。尤其是作者在序言中申明的不接受“阉割”,让人佩服。后面的附录更让我震惊了,这学术态度得让多少学者汗颜死啊。这书大陆虽然出了,估计有删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