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故本书分“论经学之范围性质及治经之途径”“论经文”“论经学流变”“论今古学”“论唐修五经正义以前之经学”“论宋元明经学”“论清代经学”“论读易”“论读尚书”“论读诗”“论读三礼”“论读三传”十二篇,说明经学之性质与后来经学之途径,提出整理过去经学之方法,对各时各派经学从其长处予以说明。
一、論經學之範圍性質及治經之途徑 -------------------------------- 經學之「經」,以「常法」爲正解,不必求「經」字之本義。(1) > 此全書中心之所在。李氏以經學爲常,故其於後頁更云:「而所謂經學者,惟漢儒之通經致用、宋明儒之義理之學足以當之。漢儒之學偏於政治,在...
评分此书论经史之别,今古文与今古学之别甚精。以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论经学,从而以为经学当断自汉代。 书中大量引用其师之言,可谓尊师说。 批评今之研究经学史之学者,但读儒林传,而不涉及经文,批评的到位,呵呵。
评分一、論經學之範圍性質及治經之途徑 -------------------------------- 經學之「經」,以「常法」爲正解,不必求「經」字之本義。(1) > 此全書中心之所在。李氏以經學爲常,故其於後頁更云:「而所謂經學者,惟漢儒之通經致用、宋明儒之義理之學足以當之。漢儒之學偏於政治,在...
评分此书论经史之别,今古文与今古学之别甚精。以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论经学,从而以为经学当断自汉代。 书中大量引用其师之言,可谓尊师说。 批评今之研究经学史之学者,但读儒林传,而不涉及经文,批评的到位,呵呵。
评分一、論經學之範圍性質及治經之途徑 -------------------------------- 經學之「經」,以「常法」爲正解,不必求「經」字之本義。(1) > 此全書中心之所在。李氏以經學爲常,故其於後頁更云:「而所謂經學者,惟漢儒之通經致用、宋明儒之義理之學足以當之。漢儒之學偏於政治,在...
精要
评分诚哉斯言!鹿门精深博杂难读。周予同最简,不过欠缺精神。李广师博通,今古文诸子皆涉,言语清通简要,觉得最好。
评分不愧是最简明扼要的经学入门读本,读完此书对什么是经学才有了深切的理解,期待去看皮锡瑞的《经学通论》了。
评分李氏论经学,特重辨明经学之性质。盖经学之内容历代所重不一,但在李氏看来,经乃常也,而欲使经为常,便只能上升至义理的高度,予以意识形态之地位方才相称,故李氏言惟西汉之今文与宋代之理学最近经学之本意也。而后,李氏又纵向梳理了经学发展的历程,内分三段;复又以各经为类,横向探讨了历代学者对其之研究及入门之涂辙。整体而言,全书篇幅不大,但已勾勒出了经学发展之脉络与框架,很多见解虽然仍显得偏向今文立场,但以李氏之经学定义,宜当此也。另,此书第三节《论经学流变》,最见作者之史识,内中不知包含多少大问题。
评分诚哉斯言!鹿门精深博杂难读。周予同最简,不过欠缺精神。李广师博通,今古文诸子皆涉,言语清通简要,觉得最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