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準確地把握瞭學生運動在中華民國史中的曆史角色。作者縱觀20世紀的學生運動,然後將其研究焦點集中於一個重要的具體問題上:國民黨在其執政時期如何試圖控製學生運動並對其進行“去政治化”?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礎上,他對國民黨內復雜的派係政治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考察瞭20世紀三四十年代,根基不穩的國民黨政權通過那些政策和機構來使學生運動“去政治化”,並將其轉化為一種忠於政府的公民運動。更為重要的則是他對於國民政府學運政策失敗的原因的深入解析和評價,為我們理解那些學生們為何以及如何為瞭一個更崇高的訴求(尤其是社會正義)而聚集組織在一起,甚至流血犧牲提供瞭可貴的素材和視角。
近代中国的学运乃是一个吕芳上所说“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的历史过程,其间总免不了政治势力的操弄(可以参加当事人的回忆录,此外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对清华的学运也有记载,其对所谓“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提法,嗤之以鼻。)!国共双方均有很...
評分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KMT内以戴季陶、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界提出要让学校去政治化,防止学生过多卷入政治运动中。但戴-蔡路线在刚起初时并未在党内得到广泛支持。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左翼倾向于发动群众运动,而此时的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合作还未结束。(Chapter 2. 政策转向...
評分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KMT内以戴季陶、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界提出要让学校去政治化,防止学生过多卷入政治运动中。但戴-蔡路线在刚起初时并未在党内得到广泛支持。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左翼倾向于发动群众运动,而此时的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合作还未结束。(Chapter 2. 政策转向...
評分近代中国的学运乃是一个吕芳上所说“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的历史过程,其间总免不了政治势力的操弄(可以参加当事人的回忆录,此外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对清华的学运也有记载,其对所谓“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提法,嗤之以鼻。)!国共双方均有很...
評分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KMT内以戴季陶、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界提出要让学校去政治化,防止学生过多卷入政治运动中。但戴-蔡路线在刚起初时并未在党内得到广泛支持。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左翼倾向于发动群众运动,而此时的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合作还未结束。(Chapter 2. 政策转向...
作為博士論文太單薄瞭,從材料上和解釋上都明顯不夠,三青團那段完全可以參照王奇生的著作~
评分簡單,清楚 1) D432.9/91 1 中文圖書 新書閱覽室 (非流通) 2 中文圖書 人文社科區 3 中文圖書 到期:2010/12/4 (已有預約數: 0)
评分差強人意。作者題名國民黨的學生運動決策,實際行文中對具體的學生運動卻語焉不詳。重點落在三青團組織之上。私以為若叫國民黨的青年政策更為得體瞭……
评分本書認為,國民黨本來就是一個非民粹傾嚮的政黨,嚮來就不對民眾運動感興趣。隨著清黨和掌權,國民黨逐漸確立瞭“戴季陶-蔡元培政策路綫”這一“去政治化”的對待學生運動的態度,限製學生聯閤會的活動,使學生的注意力從政治性的活動轉嚮學術、教育等等非政治性的活動。作為“去政治化”的另一翼,灌輸國民黨思想(黨化教育、學習“黨義”)和培養親國民黨學生(三青團一定程度上是其體現)並非是引導學生參與政治運動,而是潛心學術和培養人格等。然而,國民黨“去政治化”的策略效力不大,加之中共積極的學運政策的強烈對比,最後使學生走嚮瞭中共一邊。本書主旨鮮明、頗有新意,然而往往概述,略顯單薄,有泛泛而言之嫌,似乎“結論”一章即可概括全書。
评分差強人意。作者題名國民黨的學生運動決策,實際行文中對具體的學生運動卻語焉不詳。重點落在三青團組織之上。私以為若叫國民黨的青年政策更為得體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