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一位社会学家。1882年,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桑斯等许多中学任教,1885-1886年赴德过游学,深受德国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德青睐。回国后到波尔多大学任社会哲学讲师,后晋升教授。1896年,他创办了《社会学年刊》。1902年,他根据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经济社会学、道德社会学、社会形态学、美学社会学等。同时,他还给社会学下了定义,认为它是一门一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过程的科学。
作者通过系统研究,探索自杀原因和它的规律性,写出这本系统论述自杀的著作。是迪氏一部重要的社会学著作,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
《自杀论》旨在说明:即便是看起来完全属于个人意志的自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产物、被社会事实所决定的。而且,此现象可以被经验的描述出来。 著作的导论已为本书定下基调,证明本书对自杀的研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的是可能影响群体而不是影响个人的原因,所以与心理...
评分想想还是在这篇文章贴在中文版的自杀论后面吧,因为观众可以稍微多一点。 涂尔干的自杀论常被认为是定量统计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开山之作(其实此说并不准确,同时代用定量方法的还有杜波伊斯),确立了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典范,最起码,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涂尔干的自杀论...
评分近代社会学三巨头,卡尔·马克斯与马克斯·韦伯广为人知,在所有社会科学中都有一席之地,唯独爱弥尔·涂尔干的声名仅限于社会学这一专门领域。这对于建立欧洲第一个社会学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他继承了孔德与斯宾塞的早期社会学学说,并为之定义了作为独立学科...
评分这本书讲叙的三个一般性道理要记住: 一、凭直觉联想或者凭理性最容易判断的原因,往往不是事物的原因本身;如果事情竟然那么容易判断,就要谨慎误入歧途了; 二、社会学中分析社会事实的原因,只能从社会结构、社会意识中去找,舍此无他,否则社会学就失去它存在的学科意义...
评分这本书讲叙的三个一般性道理要记住: 一、凭直觉联想或者凭理性最容易判断的原因,往往不是事物的原因本身;如果事情竟然那么容易判断,就要谨慎误入歧途了; 二、社会学中分析社会事实的原因,只能从社会结构、社会意识中去找,舍此无他,否则社会学就失去它存在的学科意义...
真的是涂尔干什么都对了。一个严丝合缝的定义“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区分原因和结果,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比较法加上客观感性材料,自杀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关系都不大,把社会的锅还给社会!经济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社会环境才是源头,宗教、家庭、政治社会一体化的程度与自杀人数的多少成反比,还有文化程度高低和两性差异,尤其是这,女子更容易孤独的活下去,社会对她们来说不是不可或缺的,男子是更加复杂的社会存在,所以他们只有找到更多的支点才能保持平衡,从婚姻中得到的好处更多,利己的冷漠、利他的激情、反常的恼怒,职业群体的道德重塑!
评分无感
评分掐头去尾
评分从非社会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探讨自杀的成因。非社会因素方面精神错乱、种族遗传、自然环境没有改变社会自杀率;社会因素方面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和反常自杀同样如此。他认为个人自杀不能解释社会自杀率,整个社会的自杀要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解释而非以上诸因素。所有自杀者首先是社会力量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集体倾向引起的后果,因为社会因素不易变化,所以自杀率在不同时代并未出现突然的波动。他首先论证了社会的存在,比如物质和制度外在于人并对人产生影响,继而提出自杀在新的时代数量的增加很可能是文明进步伴随而来的一种病理状态,是社会情绪的体现,而解决这一现状不能只依靠政治和宗教团体,也不能依赖家庭,因为家庭已不具备过去年代的凝聚作用,只有职业团体才具有凝聚作用,促使个体对集体产生依恋作用从而降低自杀率。
评分我发现所有讲自杀的书论证过程都特温暖结论都特励志。对犹太教徒的评价算是相当高了——“他们具有现代人的全部智慧,而不分享现代人的绝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