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本》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种清末以来对此书的评点,融于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
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形象鲜明的角色之一。很多人认为他被科举所累,一生毫无成就,最后只得靠编写科举“参考书”来谋生。将举业视为人生的唯一奋斗目标,是一个毫无是处的可怜虫 但是我觉得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马二先生虽然有很多荒唐之处,可身上还是有许多闪...
评分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形象鲜明的角色之一。很多人认为他被科举所累,一生毫无成就,最后只得靠编写科举“参考书”来谋生。将举业视为人生的唯一奋斗目标,是一个毫无是处的可怜虫 但是我觉得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马二先生虽然有很多荒唐之处,可身上还是有许多闪...
评分恶搞《世说》,呜呼哀哉! ——《儒林外史》 无论是松散和结构或是人物的摹写,只要把《儒林外史》与《世说新语》联系起来,就比较容易看清这部小说。倒没想讥讽吴敬梓画虎不成,就算只像条狗,这狗也很有点意思。 落魄文人好发劳骚以排谴寂寥,这部被冠以“讽刺小说巅峰”...
评分«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朝读书人的群像图,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科举取士已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了读书人晋身的唯一途径,然而,科举对读书人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扭曲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前途、家庭的兴衰、邻里的观感,几乎都取决于那一张中举的榜单。吴敬梓本人...
评分水路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并暗伏情节发展;旱路旅行只是一笔带过,起到连接新的出场人物的作用,不细写。吴敬梓写的旅行,有水路和旱路两种。而水路上的细节描写,在情节组合上有特殊的功能。两个字好看,凑热闹也是在看吃上,就是在吃饭上大作文章。每个人物传记开始,新人物初识,总是要吃饭,如此方便的情节材料不但非常符合我们的民情,而且,饭桌子上的放松总是让人表现本来的面貌。加之,作者通过每次列出的具体菜样,随手拈来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风俗民情等等。“吃饭”让作者写得千姿百态。薛家集的人备分子在申祥甫家请周进吃饭,“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叫一声“请”,“早去了一半”。只这两句话,概括了村民们的吃相,同时吃的什么,也一目了然。
评分教科书可鄙啊,只选范进中举、严贡生吝啬两章,以示古代科举对读书人的残害,其实哪里只是儒林里只为功名的酸儒呢?范进、严贡生其实是可爱的人物啊。 人情世故,不在情节连贯,而在这不停的移步换景中透露的章节、细节,读此书最好读评校本。这种评论方式难以成理论体系,其实最适合章回小说。
评分好本子,但有一处“雲”当作“云”,另有一处评语未作小字。
评分可能是这几年来读的最喜欢的书了。非常颠覆的小说阅读体验,传统中浸着许多真正先锋的可能性。深深沉迷于这个混乱无序、人物一盘散沙苍蝇般疾走的失控的小说世界,时间成了最根本的推动力,不从盖棺定论的结局出发回头写故事,而是在此刻不断地校验过去的事件与豕突般前进。
评分教科书可鄙啊,只选范进中举、严贡生吝啬两章,以示古代科举对读书人的残害,其实哪里只是儒林里只为功名的酸儒呢?范进、严贡生其实是可爱的人物啊。 人情世故,不在情节连贯,而在这不停的移步换景中透露的章节、细节,读此书最好读评校本。这种评论方式难以成理论体系,其实最适合章回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