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曼海姆(1893-1947)早期曼海姆活跃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知识份子圈。年轻时受德国观念论影响,后来也接触马克思主义。但他并未赞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后来因政治牵连,曼海姆前往德国,开始他的第二个时期。这时期曼海姆受到之前政治的不愉快经验,而不再直接投入政治活动,转以学术界为对象,以学者身分自居,扮演学术性的角色,发表学术研究。一九三三年,曼海姆移居英国。在英国伦敦时期,曼海姆的学术研究与社会活动开始转向。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教育学;面向媒体与大众,在较通俗的刊物发表研究论述;关心社会秩序、社会重建等议题。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汇集了曼海姆教授的各类著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29);第五部分是其最初发表在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所编著的《社会学袖珍字典》(F.科恩出版社,波恩,1929,现为舒尔特-布尔姆克出版社,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1931)中的“知识社会学”词条。第一部分是他特地为英语读者所写的介绍《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文章。
经常听媒体说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是由于意识形态不同,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而想了解乌托邦的还不换本书吧
评分经常听媒体说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是由于意识形态不同,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而想了解乌托邦的还不换本书吧
评分怎么觉得此书翻译得有点拗口啊? 不过更有可能是我境界不够,心不够静、脑不够明…… 哎哎~为啥要有那么长的评论啊?伦家还没看完呢~~~后补不可以吗? 只好粘贴些东东: Mannheim,Karl 德国社会学家。1893年3月27日生于布达佩斯,1947 年1月9日卒于伦敦。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
评分【出版日期】1992-05-30 【摘要】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西方哲学一直从理论的和理性的立场来说明,曼海姆则独辟蹊径,试图从生存和社会的角度来理解知识。他主张“思想的社会和存在的决定”,认为“超理论的因素”,对知识特别是社会历史知识具有决定意义,它不仅影响了认识过程,...
评分卡尔·曼海姆,字里行间散发出黑格尔的味道,不过他这种级别的,估计还轮不到罗素,波普尔等人来打脸。 关于意识形态,他说的,总结一下就是,每个人都有意识形态,每种思想都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关于乌托邦,他说的,总结一下就是,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都有乌托邦,随着共产主...
翻譯得很生硬,不好讀,也沒讀懂。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作者對知識分子的界定,所謂“浮動的階層”。
评分嗯,终于用一切能从海绵里挤粗来的时间读完了。是因为翻译导致理解很困难吗?还是因为看稿多了看不懂这种著作了?总之就是好难。
评分没看完我不打分…看不懂????????????
评分还想再读一遍的书。
评分曼海姆啊。。。你可以别那么絮絮叨叨么。。。。其实字数可以省很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