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庄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弘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熊逸说:“我原本的兴趣并不是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后来发现这样读历史很不流畅,甚至还生出了越来越强的隔膜感,在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是什么’之后,反而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借鉴人类学家在土著部落搞田野调查的态度,即深入到土著人的生活里,讲他们的语言,参加他们的礼拜和狂欢,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同样地,把历史当做一个悬隔在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设想自己生活在一段历史当中,生活在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当中,讲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必修课程,会写一手和他们一样的诗词和文章(甚至是八股文),参加他们的诗会、祭祀典礼和科举考试,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来理解他们。
“……我的兴趣正是由此而转入了思想史,先去理解古人行为背后的观念,在思想脉络里来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走向。而走进去,并不意味着‘一入侯门深似海’,还要走出来才行。所谓走出来,就是用现代知识来思考古代社会。毕竟文明发展了,知识进步了,今天种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于古人之上,让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一下比古人耳聪目明的乐趣。譬如对《老子》的无为之治与儒家礼治、法家法治之争,只要有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素养,我们就会看得比古人清楚很多;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变法与守旧之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让我们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一言而定是非……”
好熊口中的庄子少了玄气,多了人气。庄子作为一个在乱世中求生存的常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庄子》(特别是内篇)更是庄子思想的反映。一个人一时代的思想在后人的不断阐释中已经幻化,以前我在高中时代学习《逍遥游》的时候觉得庄子是个超凡脱俗的圣人,一身仙风道骨,在人...
评分 评分熊逸只是这位作者的一个笔名,其实我本来想说他是个作家了,但我总感觉用“作家”二字来给他或她定位不太恰当。 从他以往的书籍来看,无不是旁征博引,引用和讲解的内容包括中西方哲学、经济学、心里学、历史学、文学作品(小说、诗歌等)等等内容。 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评分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读罢此书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许多次因为自己读过千本书而骄傲自大,读了熊逸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仅仅是皮毛而已,书中引用各种典故,资料如囊中探物般轻松,不禁唏嘘不已,这得读多少书才能有如此般随意,才能对于很多人生道理讲述的如此通透,读...
瞬间觉得……旁征博引也要有个限度啊!!!!难怪没人爱都辛弃疾!!!跳来跳去没读过的话无法共鸣好嘛!
评分给个三星在于他好歹还引了很多人的说法,姑且不论是否是论的好论的正确,起码还提供一种多样性的可能。
评分浅入浅出,太多通俗,许多内容的解释为通俗化而略不尽人意,但是给人庄子启蒙却是足够了
评分迄今写的最好的一本,但对于我而言,基本都是常识,惊喜之处不多。熊逸虽然借由庄子阐发了自己不少的思想,但大都是碎片,并无系统的见地。从畅销书来说,熊逸似有高深之处,但从学术而言,也就是水准之作,与五四之辈尚不可同语,何况诸子。
评分不读熊逸书,览尽国学都枉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