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

26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869
译者:赵德明
出版时间:2012-1-1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02019
丛书系列:波拉尼奥在文景
图书标签:
  • 小说 
  • 拉美文学 
  • 罗伯特·波拉尼奥 
  • 外国文学 
  • 罗贝托·波拉尼奥 
  • 智利 
  • 文学 
  • 拉美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最佳小说奖

《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首

《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说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旧金山纪事报》年度50部最佳小说

《西雅图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杂志》年度十佳小说

美国Amazon 年度编辑选书 读者最爱十大书籍

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

新千年最佳小说

2666的五部分讲述了五个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故事。第一部分《文学评论家》讲述四个来自欧洲不同地区(英法西意)的文学评论家,因为共同喜欢及研究一位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而成为朋友进而成为情人的故事。几人得知阿琴波尔迪曾在墨西哥现身时,便共同前往。这个部分的基调很平静,甚至有轻喜 剧般的轻松可人。但进入尾声时,气氛开始诡异起来,有很强的梦幻色彩。

第二部分《阿玛尔菲塔诺》是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在第一部分里他曾是几位评论家的向导,因为他宣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一面之缘。这一部分里,几位评论家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这位日渐迷幻的教授,他不只能听到死人对自己说话,更是在某天效法杜尚,把一本偶然发现的几何学著作挂在自家的晾衣绳上,看风吹动书页。这部分也交待了教授的妻子迷恋上一位疯诗人抛家弃女的情节。这部分的情绪相对来说超现实,很迷幻。气氛压抑诡谲。甚至配有一些另人费解的图示。

第三部分《法特》,一位纽约《黑色黎明》杂志的黑人记者,因同刊的拳击口记者遇害身亡,接替那人来到墨西哥报道一场拳击赛。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各地媒体同僚,还遇到阿玛尔菲塔诺的女儿。他逐渐地了解到在这个墨西哥北方城市圣特莱莎发生了多起杀害妇女的案件,手段残忍,抛尸荒野,他想进行报道,但困难重重。这部分写法上非常写实,叙述简洁有力。特别之处在于(也贯穿于2666全书),线性叙事之间,穿插有非常多的“离题”之言,比如法特乘飞机时听乘客讲的一段海上求生故事,寻访某人时在教堂听到的大段个人独白,某个美国导演的八卦等等。再如前文那晒书的杜尚,也特书了一段。这部分的结尾交待法特在某人帮助下到监狱找一个这些连环杀人案的嫌犯采访,可在见到那人时,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了。

第四部分《罪行》可说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这部分看似警方档案,因为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自1993年1月到1997年12月,每月甚至每周发生的一起或多起杀害妇女案件,简明扼要,某时某地某人被谁谁发现,死状如何,衣物怎样,周遭环境,死者有否确认身份,法医学检测死因是何,有否嫌犯,警方又是怎样处理的。当然其间穿插了警方故事,贩毒集团背景,政治人物干预,来自FBI的侦探,亵渎教堂的“忏悔者”,能预言未来的女巫师,监狱中呼风唤雨的嫌犯(此嫌犯与第三部分结尾那位巨人嫌犯联系起来),等等。这部分“警方报告”的罗列,让人震惊愤怒,继而失望无奈,直到只能接受这现实的残酷。对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分将会是一次极为震撼的心理过程。

第五部分《阿琴波尔迪》回归开篇引入的悬念人物,他出场了。这个部分甚至可作为独立的历史小说阅读,讲述了阿琴波尔迪的一生,他的出生,成长,贵族家的用人生活,参军,二战,与家人失散,目睹酷刑,成为战俘,耳闻屠犹亲历,开始写作,一家汉堡出版社社长的高度认可关注甚至是资助,传闻其极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隐姓埋名混迹于欧洲各地,再到遇见家人,直到决定去圣特莱莎那个充满死亡的墨西哥北方小城。这部分的情绪悠然回荡着一首哀伤的歌曲,尽管一些细节的震撼力并不比第四部分弱,然而这更是一种尽在不言中让人既恐惧又哀伤无奈的调子。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刊于《书城》2009年第11期) 应该如何来形容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的长篇小说《2666》呢?也许可以这样说:《2666》是一本极有分量的书。这本书的英文精装版(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厚达898页,托在手中像捧着一块砖头。封面上...  

评分

能坚持读完《2666》,实在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在速读时代,它实在是太浩大,也太突兀了。 这是5本小说组成的鸿篇巨制,每部小说主题不同、背景不同,甚至写法也不同。 第一本是个多角恋爱的故事,像大多数现代小说那样沉闷,几个文青追寻共同喜爱的作家来到墨西哥边境小镇。...  

评分

书名“2666”在书中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波拉尼奥没有说明,译者赵德明解释说:在波拉尼奥的另一部小说中曾提到2666年的坟墓。“‘2666’意味深长。人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完以后你不得不想这个问题——那就是,疯狂地发展,疯狂地消费,疯狂急躁地享受生活,这些最后...  

评分

2011.12.31 在机场买了这本书,消磨等候和飞行读2小时 临睡前读1小时 2012.1.1 临睡前读2小时 2012.1.2 在动车上读7小时 临睡前读2小时 2012.1.3 窝在床上读10小时 2012.1.4 花6小时读完全书 啃完这本70万字近900页的小说共计30小时 盛名之下,也许我依然会买它,但...  

评分

作者:骆以军 《2666》的第二部《阿玛尔菲塔诺》里,有个非常诡诞的女人形象,劳拉。在以这个哲学教授阿玛尔菲塔诺那“巡弋、回顾、哀伤漫游”一座彻底塌毁的内心宇宙的视角,她是离弃他(没有犯错)、造成他永远无法再找回爱之弥补的空洞躯壳的,那个“逃妻”。但这个遗弃和...  

用户评价

评分

该说什么呢,都在书里了。波拉尼奥以极大的野心想写到小说的终极,那是包括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尔加科夫、黑色幽默、荒诞主义、新小说派...在内的语义含混。它庞大到不可思议,又在最渺小的地方拨人心弦。这是21世纪初的《2666》,犹如20世纪初的《尤利西斯》。

评分

翻译没有所说的差呀~相反有些翻译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评分

写作技法类似于《云图》,文字的气势全然不逊于马尔克斯,笔下的暴虐,黑暗,死亡,时代的迷茫,时间等元素在5个章节里互相交织,相互辉映,透露出作者独有的对于纯文学的写法追求,堪与《百年孤独》并肩。

评分

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被震撼,简直是长篇小说中的长篇,喜欢第一部分:中产阶级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和第五部分:关于德国作家的曲折一生,像个童话。

评分

将近900页的大部头,里面一句话很精辟:“送一个人她喜欢的东西,是为了讨好她;送一个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和对方分享,还是希望对方了解自己?送出去的,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