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百柯,四川成都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目前任《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主編。2004年6月《冰點周刊》創刊,人物版設“鈎沉”專欄。徐百柯主筆兩載,“鈎沉”被評為《冰點周刊》最佳專欄。期間文字在此集結成書。
以獨立的判斷和詩一般低徊的筆觸,喚醒一段正在消逝的曆史,讓已經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經有那樣一個時代,曾經有那樣一批人物。他們那相樣地想著,那樣地活著。他們離我們今天並不遙遠,但他們守護、在意、體現的精神、傳統、風骨,已與我們相去甚遠。讀著他們,我們感覺到恍若隔世;撫摸曆史,我們常常浩漢不已。民國時期的那批學人,有著與今天的學人迥然不同的風度、氣質、胸襟、學識和情趣。他們的個性或迂或狷或癡或狂,但內裏全不失風骨、風趣或風雅,底子上都有一個“士”字守著。總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書為《中國青年報• 冰點周刊》最佳專欄——“鈎沉”結集,其專欄主筆徐百柯從故紙堆裏或人們的記憶中,鈎起79個人物。這些人物有些是我們些許熟識的,還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寫,恐怕將會被時間或時代徹底湮沒與忘記。
他們是故去的名校校長,文章報國的報人,埋頭學問、以學術報國為天職的知識分子,以及在世界麵前代錶中國的外交傢、金融界的精英、馬上賦詩的將軍……他們是梅貽琦、蔣南翔、張季鸞、鬍政之、劉文典、楊蔭榆、陳西瀅、梅汝璈、顧維鈞、盧作孚、陳望道、蔣百裏……圍繞著他們的一幕幕鮮為人知的傳奇秩事,通過本書在曆史零散與完整的記憶中生動再現。他們曾經的理想,他們的麵容和言行,他們的風度、氣質、胸襟、學識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復活。
此次修訂版中,匯編瞭錢理群先生專門就本書內容在北大所做的演講,解析深刻生動,勾勒民國風骨,引起很強烈的社會反響。此外補充瞭作者徐百柯的八篇精彩文章,涉及到瞭嚴復、鬍適、盧作孚、季羨林等人物,探討瞭科學院、初中教育、大學中文係等話題,作為本書的延伸閱讀。
钩沉曾获2006年最佳专栏奖,当时的获奖词如下: 一个出色的专栏,最难得的品质在于“吾道一以贯之”。徐百柯的“钩沉”专栏就符合这种品质。从《冰点周刊》创刊之日起,他独自承包了这个专栏,从历史记忆深处,为今天的人们钩出一个个已被遗忘的人物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評分文/lee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这说的与一本书有关,书名叫《民国那些人》。 这又是一本写民国历史的书,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前...
評分发现那些真人 (山水间读《民国那些人》) 2004年6月,《中国青年报》全新改版,最大的惊喜应该是1个版的冰点特稿扩为4个版的冰点周刊,从此每周三成为不少中青读者的期待。在周刊众多栏目中,人物版的“钩沉”堪称冰点中的亮点,年轻的徐百柯担纲主笔,出手不凡,在故纸...
評分有《明朝那些事儿》火爆在前,《民国那些人》这个书名来得顺理成章。只是遗憾:明明连载两年,早有积累,又何苦趋炎附势,起这么个书名。这岂不是自降身段,委身于《XX那些事儿》的系列跟风杂碎之列,贬低了两年来编撰之辛? 所以不再看书名,迅速翻开封面,直接进入正文。...
評分还是钩沉了许多名校、党派外的学者贤人,已经很好了。 材料选择精当简短,既是优点,也让人不满——因此说砑光略影,好的说了,魏晋风度、高山仰止、让人唏嘘,另一些方面,则限于篇幅、乐得为名者讳了。 呵呵,或者是我狭促,对剂量多些的甜蜜揄扬会心生腻烦 图很好,以往看...
文筆平庸,內容貧乏,像在看百度百科
评分: K820.6/2214-1
评分每個時代的風骨都不同啊,可是到我們這一代就沒風骨瞭隻剩下瘋擼瞭。
评分讀罷也不禁油然而生嚮往之情啊。徐記者功課做得挺足,寫得也流暢明白,適閤剛開始想瞭解民國時期曆史的讀者(比如我:P
评分民國範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