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
《中国近代史》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蒋廷黻(1895.12.7-1965.10.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邵阳(今邵东)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9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中国近代史 笔记整理 前言 • 因此历史学家应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区观察与研究历史,这是“新史学”的“基石”。 • 历史的功能在于了解过去、服务现在、推测未来,因此历史著作应注意历史教育的普及,力求写得既内容丰富、又明白晓畅,以达到历史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
评分蒋不愧为史学大家,对国际关系和历史经验的总结言简意赅,一本小册处处不乏真知灼见。 蒋说鸦片战争以前,国人不给外国人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不给国人平等待遇。其实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并非完全的弱国无外交,而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才真正面临弱国被瓜分的局面。...
评分学校的近代史课的作业是读书报告,写完了顺便发豆瓣上……希望老师如果查到这篇不要当我是抄袭,看一下时间…… 因为是作业的读书报告,可能比较文段比较生硬,但是毕竟是花费了时间来读和写的,还是希望也和大家分享交流吧。 ———————————————————————...
评分《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代表之作,读完之后,收获良多。 "第一,中华民族的本质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比。中国人的聪明不在任何别的民族之下。第二,中国的物产虽不及俄、美两国的完备,然总在一般国家水平线之上。第三,我国秦始皇的废分封为郡县及汉、唐两朝的伟大...
通古今之变~蒋先生这书太赞!
评分薄薄小册子,短短几万字,不拘泥于细节,着眼于全局和大势。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有删节。
评分沈渭滨的导读和蒋廷黻的正文篇幅相当。蒋这本小册子写的时候有着鲜明的时代痕迹和用意,希望用其振奋国人,在蒋公的带领下抗日救亡。全书结构清晰,蒋秉承其新史学所受的训练和深厚的历史功底,厚积薄发,不拘形式,写出这本酣畅淋漓的近代史。当然,我对蒋这种对近代史的写作方式和背后的历史观是不能完全赞同的,不过,其对李鸿章、林则徐、蒋介石等人的评价倒是蛮有意思的,颇值玩味。正如沈渭滨所说,也许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而且蒋廷黻个人的经历,包括后来的弃文从政也是很值得深深研究一番的。
评分沈渭滨的导读和蒋廷黻的正文篇幅相当。蒋这本小册子写的时候有着鲜明的时代痕迹和用意,希望用其振奋国人,在蒋公的带领下抗日救亡。全书结构清晰,蒋秉承其新史学所受的训练和深厚的历史功底,厚积薄发,不拘形式,写出这本酣畅淋漓的近代史。当然,我对蒋这种对近代史的写作方式和背后的历史观是不能完全赞同的,不过,其对李鸿章、林则徐、蒋介石等人的评价倒是蛮有意思的,颇值玩味。正如沈渭滨所说,也许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而且蒋廷黻个人的经历,包括后来的弃文从政也是很值得深深研究一番的。
评分(东师图书馆)这才是真正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没有无所不能的马恩选集,没有一二三四1234①②③④,没有语焉不详理论来主义去最后自己也看不懂的学术垃圾,也许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文章晓畅,条理明晰,因果自然,了不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