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 历史 不平等条约 外交史 中国近现代史 王栋 海外中国研究
发表于2024-11-24
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通过不平等条约概念起源界定,以及不同时期官方与党派对于不平等条约的态度,去发掘附着之上的国耻与民族主义宣传。作者认为,对于不平等条约存在由依从(晚清)、修约(北洋)和废约三个阶段,并存在道德、法律和宣传三个阶段的解读。其中,前两个阶段通过文言的话语模式、专业的法律讨论,限制了公共领域民众的参与;而最后一个阶段在国共两党的宣传下,“不平等条约”概念作为一个名词被创造出来(孙中山,1924),作为阶级斗争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整体看来,条约事务逐渐褪去专业化和外交性,成为大众政治的渠道。随着执政党的更替,旧约废除和新约(中苏、中美新约)签订成为不同历史叙述的资源,对于“不平等”也出现不同的评判标准,成为各派别正统性、合法性、爱国主义的确认。研究整体比较简单,有些章节有更好的研究可以作为参考。
评分因为英文版看起来很不顺才专门找了中文版,没想到原来不是因为语言问题。倒不如大学时候的必读近代史来的简明清晰,大概是我历史基础太烂了吧。
评分可以配合费约翰的《唤醒中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626946/一起看,看两党如何把“不平等条约”泛政治化。
评分100年前的今天,正是袁世凯政府被迫接受“二十一条”的日子,后来“五九国耻”就成了又一袋撒在中国人心头伤疤上的盐。选择这样的一天读一本研究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学术著作是别有意味的,好在此书也确实没让我失望。这种基于实证的研究看得多了,才会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此前接受的历史教育全是发昏。作者所做的是关于“不平等条约”的外部研究,具备宏阔的历史视野,因此着重把握这一现象背后的民族主义心态,以及国共两党借助社会思潮各自收买人心以达成其政治意图的被遮蔽的真实,看后有醍醐灌顶之感。
评分感觉一般。翻译不算太生硬,但有处好像把实证主义法学翻成实在法学,格劳秀斯法学派翻译成格罗特法学派了(大致如此)
王栋,1967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9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获近代对外关系史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戈登大学中国历史教授和东方国际研究所所长。现任芬兰图尔库大学 (University of Turku)中国历史讲座教授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芬兰当代亚洲研究博士生院院长、芬兰国家亚洲研究网络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Research Associate)、《美国和东亚关系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编委。
主要英文专著有《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国耻与民族历史叙述》(China's Unequal Treaties:Narrating National History,2005年版),《中美文化相遇和岭南大学(1888--1952)》(Managing God's Higher Learning:U.S.一China Cultural Encounter and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1888—1952,2007年版)、《美国与中国:十八世纪以来的历史》(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A History from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2011年版)。
《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国耻与民族历史综述》在对原始史料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平等条约”这一词语在语义上的演变及其在国际、国内各种场合论争中被运用的情况;同时试图阐释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在1840年到1943年这一历史时期对“不平等条约”的各种解读,是如何在争取和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和民族认同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的。作者还把视野投向19世纪以来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特征——这一至关重要却乏人问津的课题。
长期以来,海内外众多有关不平等条约的著述均注重于条约本身的研究,《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国耻与民族历史综述》则将“不平等条约”作为对外交、法律、政治和文化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一种特别的解析方式,从而催生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多重含义。作者的论证缜密有力,显示出她对中西文资料的娴熟驾驭能力。《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国耻与民族历史综述》英文版问世以来,广受中外历史学家的好评,普遍认为该书对“不平等条约”这一中国对外关系史上至关重要的课题有深刻的洞察,观点令人耳目一新;相信中文版的问世将会为读者提供一种看待“不平等条约”问题的新的视角。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