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皇帝的中国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近代史 辛亥革命 中国 访谈 晚清 马国川 文化
发表于2025-04-15
告别皇帝的中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有點腦子
评分猛料……
评分: K257.07/7162
评分有點腦子
评分有很多话想说,但什么都不想说。以后不看这类书了。
马国川,1971年出生,河北威县人。《财经》杂志主笔。已出版有《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争锋: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问题》、《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我与八十年代》等,其中《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作品,被评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
慈禧是晚清的功臣还是罪人? 袁伟时 vs 周有光
《钦定宪法大纲》是否只是一纸空文? 萧功秦 vs 杨天石
辛亥革命是否只是纯粹的偶然事件? 李泽厚 vs 章开沅
辛亥百年是否能作为今日镜鉴? 雷 颐 vs 朱维铮
周有光题赠刘香成《壹玖壹壹》:
1911年是中国走向现代的第一步。虽然事实上的皇帝不断出现,可是皇帝的名义谁都不敢用了。我们希望中国再向前走一步,既没有皇帝的名义,也没有了事实上的皇帝。
李泽厚:
梁启超是为了改良而讲革命,我讲告别革命是为了能够慢慢改良,中国太难改变了 ,就像鲁迅讲的,“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你声称要把屋子拆了,最后人家才同意你开个窗户。
金耀基:
阅读这本《告别皇帝的中国》,更会深信中国今后必须拨开“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思想迷雾,在经济改革与现代化之后,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实践自我改革,寻求一条建造中国现代政治文明、长治久安的道路。
本书由马国川先生围绕“辛亥百年”的主题,对海内外十二位著名学者进行访谈的采访稿组成。
书中十二篇访谈对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进行了政治、历史、军事、法律、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反思了辛亥革命后一百年间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 未来历史走向。
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观层面上的精彩论辩。读者通过阅读这场论辩,必能对辛亥百年的整体认识大有增益,同时享受一道丰厚的思想盛宴。
辛亥革命属于这样一类历史事件:从它爆发后的那一刻起,尾随的争论就从未平息过。当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原本就因人而异,但辛亥革命之所以在百年之后仍能激起人们热烈的反应,也是因为它是一个几乎不可能有定论的事件。 这些争议中唯一共识是:人们都相信辛亥革命是一个分水...
评分我手里这本书是个pdf版,其实是好几年前看了一半,然而到了今年才从头一口气看完。 这些年,对晚清民国的兴趣,其实完全源于一个对当今非常不满,又有志于研究这段历史的朋友。 本来相对各家的看法有个总结,但是看了豆瓣的评论,总结的比我的好,就不再多说。12位接受访谈者,...
评分两派意见,一派的主将是李泽厚先生,一派的主将是余英时先生。一派认为要告别革命,一派却认为辛亥伟大。两派的观点皆有可取之处,但是事实证明革命是清政府自找的。 里面两位先生比较好笑,一位是周有光先生,估计是年龄大了,和记者两人各说各话,估计记者也很崩溃,草草收...
评分辛亥革命一百年,意味着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一百年。此时,一本叫做《告别皇帝的中国》的新书出版,可谓正逢其时。我们告别皇帝一百年了,告别皇帝的年头,从群体意义说,是共和国建设的年头,而从个体层面看,则应该是发现自我的年头。年头不短了。 建设成就斐然,或许该多...
评分央视纪录频道自开播伊始便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向观众介绍古代中国的伟大文明。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尽管有着相同的相貌、相同的文字,可是古人的所思所想、行为举止与现代中国已有天渊之别,不由使人怀想起现代中国的起源之处。 2011年,举国纪...
告别皇帝的中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